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没有想到,因为“临川四梦”,各地演出邀约纷至沓来,今年的上昆几成全国最忙碌的戏剧戏曲院团。“其实去年我们花了半年时间来思考要不要尝试把‘临川四梦’完整搬上舞台。一连演出4个晚上,人员多,成本大,市场能接受吗?”谷好好这样说。
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在目前已经确定的演出日程里,将于下半年开始的巡演场次除了上海本地之外,还包括广州大剧院、云南大剧院、深圳保利剧院和国家大剧院,其中国家大剧院那场还是从长安大戏院“撬”过去的。
市场的热情,固然折射出时代对于经典的渴求。今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而并称“临川四梦”的 《紫钗记》 《牡丹亭》 《南柯梦记》 和 《邯郸梦》,前两部是儿女风情戏,后两部是社会风情剧,突出代表了他在戏剧创作上的至高成就。与他同时代的戏剧理论家王骥德曾经评论说,戏曲应该做到雅俗共赏,而真正能实现雅俗浓淡得兼的只有汤显祖。但很长时间以来,除了一部常演不衰的 《牡丹亭》 之外,其它“三梦”亮相舞台的次数少之又少,如今能够完整呈现,对于观众自然是难得的机会。
但必须看到,演出邀约应接不暇的另一个原因:截至目前,在全国的戏剧戏曲院团里,上昆是唯一一家计划在今年将“临川四梦”完整搬上舞台的。
“传统剧目的排演很难,需要有经典的折子戏像骨架一样把全剧撑起来。但是‘四梦’里《紫钗记》和《南柯梦记》留下的折子非常少,常见舞台的各只有一折。”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会长周育德这样说。事实上,对于上海昆剧团来说,排演《南柯梦记》确实是非常大的挑战。该剧的文字表述不像《牡丹亭》那么清晰,更加散文化,剧情也因为主人公频繁在梦里梦外跳进跳出而让人有些看不懂,这些都给舞台呈现增加了难度,历史上全本演出就不多,流传至今的只有《瑶台》一折。由此导致的后果是,今人要将《南柯梦记》搬上舞台,其它部分从唱腔到表演完全要重新创作,且风格须与《瑶台》同步。
《紫钗记》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是“四梦”中的第一梦,留下的只有一折小生经典《折柳阳关》,排演难度仅次于《南柯梦记》。5年前上昆就排演过该剧,今年又进行了大幅度地加工和修改,部分篇章包括唱腔都重新写过。
“昆曲不能演来演去都是 《牡丹亭》。”谷好好用这句话来解释上昆“自讨苦吃”的初衷。但是有多少院团是这样想的? 今年也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当我们感叹汤显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远远不如那位西方同行时,有没有想过,这种局面又是如何造成的?
艺术创作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而“临川四梦”热中透出的冷,暴露出的正是业界普遍累积不足。于是我们看到,在大众普遍认知里,汤显祖被直接和 《牡丹亭》 画上等号;别说戏曲的门外汉,就连不少戏曲人,也不知道除了 《牡丹亭》,另外“三梦”是什么。
同样是逝世400周年,相比于莎剧在英国的遍地开花,上昆的这份“独家”,让人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