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演奏家罗小慈演绎独奏《墨戏》,舞蹈由著名舞蹈艺术家黄豆豆表演。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陈洁
每当步入金秋十月,上海总被一股浓浓的艺术氛围包裹着,那是因为一年一度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这里隆重举行。随着演出规模和节目数量呈逐年递增,也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与认可。同时,惠民政策降低票价门槛,吸引着更多普通百姓的积极参与。
今年我早早关注了几场重量级音乐会,因为“音乐是可以净化人类灵魂的艺术”。
开幕式演出 《海上生民乐》 场面极其精美,以独奏、重奏和中小型编制的合奏为主基调,展现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独特的魅力,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舞台呈现。尤其是,筝演奏家罗小慈的独奏 《墨戏》 与青年舞蹈家黄豆豆的合作演出,水墨色的水袖伴随着筝弦的拨动与缠绕,高超的演奏技法配上张弛有度的舞蹈动作,给人一种音画一体的舒适美感。
钢琴大师安德拉什·席夫、指挥家安德鲁·曼泽与北德广播爱乐乐团音乐会,诠释了德奥古典精神,演出曲目是贝多芬的 《第五钢琴协奏曲》 和 《第三交响曲》。这场演出的看点有两个,一是擅长演绎巴赫的席夫终于来上海演奏贝多芬了! 二是,由一位精通古典乐的指挥家带领拥有良好德国音乐传统的乐团,无疑是对德奥经典作品的权威诠释。的确,当晚的音乐氛围被贝多芬结构庞大的英雄气势笼罩着,同时也充斥着其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两部分别被题称为“皇帝”和“英雄”的音乐作品,将整场音乐会的基调定义为名副其实的“英雄主题之夜”。
《第五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中飞奔的乐句和强力的和弦展现贝多芬心中的“军队”气质;第二乐章的宁静温暖,到毫无间隙转入气势雄伟的第三乐章,都令人无可救药地着迷于音乐巨匠的巧思和突破。本人有幸于2013年6月 14日,亲历钢琴演奏家席夫的现场,那次著名的九次返场令人激动到难以忘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被席夫的儒雅气质和高超琴艺所打动。请注意,我用的是“琴艺”而非“琴技”,笔者认为,席夫对他钟爱的钢琴音乐领域的理解与诠释,是完全凌驾于技巧之上的,他运用完备的演奏技巧来编织体现自我修养的艺术理想。当晚的演出恰恰应验了我的预期,席夫的演奏稳健扎实,举重若轻,声部清晰到心悦诚服,踏板运用得顺理成章。第二乐章伊始,乐队弱声演奏柔板主题时,席夫双手紧握于胸前,双眼紧闭,这幅沉醉其中的静止画面是如此美好而圣洁,它将永远存留在当晚乐迷的心中。
堪称指挥界“沙皇”的捷杰耶夫率领马林斯基院团带来“辉煌俄罗斯———马林斯基艺术节”,笔者有幸现场观摩了歌剧 《黑桃皇后》,聆听俄罗斯乐团原汁原味演绎的俄罗斯歌剧。乐团在捷杰耶夫的手下紧紧跟随、烘托着剧情发展,主演的演唱相当实力,舞美也具有想象力和视觉效果。老柴音乐的戏剧表达能力很强,对于悲剧情绪的刻画、紧张压抑的隐喻,还有玩世不恭的赌徒心理都能表达得恰如其分。
法国剧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音乐表达了不能用语言表达、但又不能维持沉默的东西。”艺术节不仅引进国外艺术精品,同时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优秀的艺术佳作,让普通观众能够领略到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结晶,让整座城市的艺术气息分外浓厚。
(作者系艺术节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