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一时的《东京爱情故事》其实脱胎自同名日本漫画,是漫改影视的成功范本。
漫画《东京爱情故事》由日本漫画家柴文门创作。(均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祯希
“我常看到中国动画片里的人物这样走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人马克·汉德勒如木偶一般关节僵硬地在演讲台上走了两步,听众席里爆出一片笑声。
这一幕发生在昨天召开的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EXPO)高峰论坛现场,汉德勒的表演可不是拿中国动画片开涮,以博君一笑,他想借此说说高速发展的中国动画市场还缺点啥。在他看来,让每一个动画人物“像真人一样好好走路”,是对制作精度的呼唤,也是为了传达这样一个创作理念———好的动画作品需要创造一个让人信服的平行世界。
在汉德勒的起头下,这场聚焦中国动画电影的论坛成了一个国际经验分享会,不少海内外动画人纷纷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为中国动画电影把脉。
64种野生动物的皮毛在阳光下有不一样的质感
“有些动画人觉得配角不用做得很精致,一些‘群众演员’往往长着一样的面孔,运动起来也不符合正常人体工程学,一看就是随便建了个模。”说起中国动画的问题,“真实的失范”成了汉德勒首当其冲想到的话题。“要知道,动画片不只是动起来就完事了,尽力创造一个真实而又完整的想象世界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真实的质感到底有多重要?汉德勒拿在中国斩获15.3亿元票房的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为例。为了创作这部动画作品,主创团队特地前往肯尼亚,对野生动物的外貌特点、日常习性以及生活环境进行了细致专业的调研。而在片中出现的64种野生动物里,几乎每一个动画形象的皮毛都是根据真实动物原型精心打造而成。“我们也可以不去创作那么多毛发版本,简单地加一下效果也能很有质感,干嘛要花这样的工夫?因为动画人知道,当大场面到来时,只有每一只小动物的皮毛在阳光散发出不一样的质感,他们动起来时毛发呈现完全不一样的律动感,观众才能真正‘进入’动画人创造的动物城里,打从心底认同,并发出‘哇’的赞叹。”汉德勒说,愈发庞大的动画市场更需要精品意识,而精品给观众的感觉不应该是这样不错,而应是惊喜连连。
当我们惊讶于一些动画作品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时,却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真正打动人心,托起想象之翼的是那些动人的真实质感。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充满了鲜活的想象与华丽的场面,但让观众“入戏”的却是其中的细节呈现。其中一幕,小千寻急着穿鞋跑开,宫崎骏并没有让千寻简单地将脚套进鞋里就跑,而是让她在拉好鞋跟后,很自然地又用脚跟与脚尖分别点了点地面好让鞋子更为合脚,再一路跑开。这个细节被迪士尼动画人赞为“奇幻时刻”,正是这样一个个充满生活逻辑的瞬间才让观众在千寻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同伴。
做强产业需要有长远的布局意识
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创意的朝阳产业。由CCGEXPO最新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动漫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2014年我国核心二次元用户规模就已经达到4984万人,而随着动漫IP化运营日益显著,动画电影不断渗透,动漫用户的规模还在不断增大。面对中国动画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不差钱”的市场前景,日本动画人从产业布局的角度为中国动画产业支招。
日本动画人御木基宏是漫画《东京爱情故事》的编辑,也是促成这部漫画被改编成经典日剧的推手之一。在他看来这部纯爱日剧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与动人的情节外,也与动画人的全局意识有关。御木基宏透露,漫画《东京爱情故事》连载之初,为其推出电视剧版本的念头就在他脑中浮现,为此他做了不少提前布局。这部漫画是在一份主流受众为成年男性的杂志上连载的,而日本电视剧的主流观众是成年女性,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认可度,御木基宏特意在推出漫画单行本时放弃了以漫画作为封面的传统,而是选用了一幅充满意境的真人照片,此外在书籍的尺寸上,他也选择了比传统漫画书大一号,更接近小说的尺寸。如此一来,不是漫画受众的成年女性读者也能被吸引过来,单行本一出,不少电视台就纷纷前来购买拍摄版权。
日本是动画产业大国,每年新推的动画影视项目数不胜数,但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判断要不要推出动画项目上,日本动画人表现得格外谨慎。有动画人透露,为了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是否推出动画作品这个判断不但要基于大量的市场调查,更是为此衍生出一套完整的前置判断机制。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轻小说模式”,对于一些市场前景不明朗的动画项目幼苗,动画公司往往会先根据计划内容推出带少量简单插画的低成本轻小说,根据读者的反馈再确定要不要上马动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