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对长跑选手来说,最棒的赞美是什么吗?”
“是‘快’吗?”
“不,是‘强’。”
这是2015年1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出版的新书《强风吹拂》中两个主人翁之间的对话。既是跑步真谛,亦是人生心诀。直木奖得主三浦紫苑历时六年、经过多次实体考察写就的这本小说,刻画了十个大学男孩经历魔鬼训练,一齐跑下217公里、“攻顶”箱根山的青春群像。这本书呼应近年来逐渐兴起“跑步热”的同时,也向市场上“跑步类”书籍吹起一股清新劲风。
2014年“跑书”井喷,记者近日在季风书店实地探访时发现,书架上贴有“跑步”类标签的书就有不下15种,类别更是横跨体育、文学、纪实等。其中位列畅销榜单的有让许多人熟知跑步的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被称为融合实践与哲学的美国乔治·希恩所著《跑步圣经》,以及去年已经被安吉丽娜·茱莉拍成电影,在全球上映的《坚不可摧》。在跑步类书籍的畅销榜单上,鲜少见到中国作者的名字,但纵观近年来在内地举办得风生水起的马拉松大赛,北马、深马、厦马盛况空前,上马报名渠道开通几分钟就被刷爆……跑步无疑已经从一种“时髦”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跑书热”背后,可窥这项运动带起的产业链。
跑,是为了逃离恐惧奔向美好
为什么最近跑步这么火?美国人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在《天生就会跑》(南海出版社2012年引进)里给出的答案是“逃离恐惧和奔向美好——跑步是人类两个最基本的渴望”。美国历史上,越野跑运动有三次高峰:一次是大萧条年代;一次是被越战和水门事件搞得乌烟瘴气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一次是在“9·11”之后。在糟糕的处境中,人们急需要一个排解和发泄的方式,而跑步是最好的途径。“跑步热”,多少反映了人们在一个并不十分美好的时代,渴望逃离和宣泄的身心需求。
《天生就会跑》作者因饱受脚伤困扰,偶然得知在墨西哥的铜峡谷隐居着史上最强的长跑族群,于是穿越峡谷,学习了塔拉乌马拉人的跑法,脚伤不治自愈。关于跑步本身,书中这么说:“人天生就擅长跑步,人的身体结构就是为跑步而设计的。”这一结论正是基于哈佛大学研究者们的理论——学者们认为,人类早期的不断进化皆是为了更高效地捕猎动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跟腱、拱形的足部、宽大的臀部,并在颈后长有韧带(为了在奔跑时保持头部的平衡)。
而塔拉乌马拉人的跑步哲学,虽说和他们遗世独立的个性有关,却多少也值得我们深思:不为财富、胜利或名声而跑,单纯是为了追求“使用身体的畅快感觉”。
今年,《天生就会跑》改编的同名电影将被搬上银幕,由影帝马修·麦康纳主演。
跑,是因为全身细胞都在蠢蠢欲动
跟立足大环境理性辩证地探讨跑步初衷的《天生就会跑》不同,《强风吹拂》以跌宕的故事情节呈现跑者内心世界,传递作者对于长跑的态度:对于长跑者来说,更在意的应该是自己的精神状态。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明明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因为全身细胞都在蠢蠢欲动,想要感受强风迎面吹拂的滋味。”
在村上春树写下《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跑步是日本的国民健身运动。小说以日本马拉松之父金栗四三1920年发起的“箱根驿传”为背景,获得2007年本屋大赏第三名,于2009年改编为同名电影上映。
两名田径队逃兵、一对神经大条又聒噪的双胞胎、俊帅漫画宅男、尼古丁中毒的万年留级生、逻辑超强的毒舌精英、不爱跑步的黑人留学生、老实好青年、百发百中猜谜王……这些仿佛活在我们身边的人物组成了生动的群像,有人即使受伤也心心念念渴望着跑步,有人愤而反抗教练错误的跑步理念,还有的迷惑于跑步的意义是否在于参加竞赛……在跑步的过程中,对于跑步,对于人生,他们各自获得了新的领悟。跑步于他们,或者说于我们,最大的意义,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与自己的对话。
而“为什么要跑步”这个终极问题,作为主角的藏原走直到最后也没有回答,只是代之以继续跑下去的行动。
跑,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觉醒
在真正迈开步伐前,我们无力也无法去向他人或自己解释,究竟为什么要去跑步。跑步并不简单,还有些折磨。在尝尽所有痛苦后,我们很有可能会再次回归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跑步也许就是一场声势浩大却没有终点的自我循环。
采访过很多跑者,大家说得最多的、共通的感悟是:“从不会跑到会跑,不仅是体能的提升,也是精神层次的跨越。”
热爱跑步的人群中,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其中不乏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媒体工作者。在越来越多人眼中,跑步成为了中产阶级储备体能的不二选择,跑步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作为第一本登上热销榜的国内原创跑步图书,《谁能天生就会跑》对标的也正是热爱跑步的“业余选手”。作者汪书福告诉记者:“虽然跑步是个孤独的运动,但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的过程都需要团队凝聚起来完成,所以并不孤单。在跑戈壁马拉松的时候,我的团队里原本有训练散漫的队员,被其他人奋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跑到了最后……结果固然重要,但自我完善、培养责任感的过程更为重要。”
厦门马拉松是给汪书福留下最深印象的马拉松:“硬件、组织能力都比不上北京、深圳、上海,但是厦门马拉松最让我感动,那是因为赛场周围的气氛——老人们搬出椅子来坐在不远的地方悠哉地喝着茶看比赛,年轻人能参赛的就参赛,不能跑的就热切地在一边加油打气……并不是说马拉松要办得多么声势浩大就成功,而是‘跑马’的精神是否融入到一个城市的血液中。”
文汇报记者 周敏娴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