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是乙的亲舅的外甥媳妇的弟弟,那甲是乙的什么人?”羊年新春,走亲访友、拜年聚会总是少不了。那么问题来了,平时不怎么见面的七大姑八大姨应该怎样称呼?80后一代需要父辈指点,90后一代表示迷茫,00后觉得自己都没这么复杂的亲戚关系,学会称呼也没有用……
上师大人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学生张中瑗关注到这一现象,她利用假期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就中国当代民众对亲属关系称谓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以上的年轻人都用“叔叔、阿姨”此类模糊的称呼代替了“表叔、堂姨”等具体指向的亲戚称谓。
仅三分之一独生子女分清堂表
过年了,80后辣妈邢薇很头疼:自己都搞不清楚远房亲戚应该如何称呼,更没办法教6岁的儿子如何给长辈们拜年。
这并非个案,而是大部分年轻人的困惑。因为堂表亲不完全以姓氏来划分,父亲的弟兄的孩子称堂亲,而父亲姐妹的孩子、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孩子都是表亲。在张中瑗团队随机提问调查的50名独生子女大学生中仅有19人清楚这一堂表区分方法。
在传统多子多孙的大家庭中,区分堂表关系很自然。但现在,它不但成了问题,而且还成了话题。有家长发帖称,独生子女堂表不分,是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简单化的必然结果。
“独生子女语境中传统亲属称谓的消失,必然引起亲戚观念的淡漠。”著名文化学者袁庭栋这样认为。一代独生子女的亲属称谓中因为没有兄弟姐妹,晚辈中自然没了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二代独生子女的亲属称呼中,又少了伯伯、叔叔、舅舅、姨妈……由于部分亲属称谓的消失,一代独生子女、二代独生子女对亲属称谓的陌生是渐渐成了群体性的现象。
记者发现,每逢过年,网络上流传着所谓的“过年拜年称谓图”。即便这样,大多人仍旧表示“看不懂”,有些人甚至表示,反正自己没有这些复杂的亲戚关系,学会了也没有用。对此,张中瑗团队查阅资料,制作了男生和女生不同版本的亲属关系图,与网络流传的图表相比更加详细。
亲戚称呼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叫不出准确的亲戚称呼怎么办?此次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年轻人都用“叔叔、阿姨”此类模糊的称呼代替了“表叔、堂姨”等具体指向的亲戚称谓。“直呼哥哥、姐姐,管他什么表的堂的,这样反而更加亲近,是时代的进步。”不少年轻人这样表示。
还有人对英文中亲属称呼表示“羡慕”:英文中,亲戚之间的复杂称谓都是凭借一个单词搞定——一个cousin,表的堂的兄弟姐妹全搞定;一个uncle,舅舅和叔叔不用分清。
但项目团队指导教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吴强华却认为,中国人由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庞大而复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他说,可能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汉族这样把亲戚关系整理的如此条理分明、尊卑有序,小辈不能对长辈直呼其名,一定要以辈分称谓来称呼。
《辞海》中“中表”条目解释:“古代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外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的儿子内兄弟,外为表,内为中,合称‘中表’兄弟,后称同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为‘中表’”。而“堂”的意思是指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所以严格地来说,表×是亲戚,而堂×实际上是亲属关系。
张中瑗称,许多传统文学巨著中也体现了这一民俗文化。例如文学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是姑舅表亲,林黛玉是贾宝玉姑姑的女儿;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姨表亲,薛宝钗的妈妈与贾宝玉妈妈是姐妹,所以是姨表亲……
但亲属称谓,作为民俗的一部分,正一步步地从现实走进历史。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不少年俗专家呼吁,应该将“亲戚关系称谓”纳入中华文明礼仪教育,将民俗称谓弄准确并代代传承下去。
张中瑗认为,随着单独两孩政策的放开,亲戚称谓消失的速度会逐渐减缓。下一步,她准备和团队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为保护传统的文化做一份贡献。
文/文汇报记者 张鹏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