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以色列的历史课本,几乎都是犹太人的流放史和血泪史。在长达2000余年的大流散(Diaspora)中,犹太人在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遭受排挤、孤立、迫害乃至屠杀,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大陆达到了顶峰。在二战中欧洲有600多万犹太人被纳粹德国以及德占区多国屠杀,至今提起这段血泪史,仍有人将之称为“像牛羊一样任人宰割”。
然而犹太民族在二战期间的抗争史却鲜少有人提及。例如在前苏联,有大约50万犹太人加入苏联红军与纳粹激战,其中20万人战死;在波兰有15万犹太人加入波兰军队,其中6万人被俘或战死,波兰沦陷后仍有很多犹太人加入本国的抵抗力量,和纳粹军队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这些犹太人的视角、角色和命运与“任人宰割”的犹太人非常不同。2015年5月7日晚,在以色列装甲部队纪念馆举行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仪式,60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仪式现场来了很多前苏联红军老兵,胸前挂满奖章。前一天晚上,在以色列各地的公共集会空间也举办了多场小型聚会和音乐会,耳边传唱着前苏联时期的老歌,四处可见红色五角星甚至乌克兰国旗。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定在每年1月27日,1945年的这一天,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的犹太人得以获救。这是世界希望铭记大屠杀的方式,是获救也是解脱。然而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却定在每年四五月间,犹太历Nisan月的第27天,纪念的是在1943年4月19日华沙难民营的犹太起义。这是以色列和犹太人希望铭记大屠杀的方式,是斗争更是自我救赎。在同一场战争中,犹太人被屠杀、被排斥、被关闭大门的整个世界所漠视,同时他们也在世界的各个地方进行抵抗、自救,与纳粹军队激战到底。
然而那些在二战中奋勇抵抗的犹太人后来去了哪里呢?1945年二战结束,1948年以色列建国,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犹太人受困于移民政策,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移民以色列。直到上世纪70年代短暂的缓和期时,少部分前苏联犹太人得以成行。前苏联犹太移民潮发生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有超过百万前苏联犹太人根据以色列的《犹太回归法》涌入中东小国。
以色列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吸纳数量众多的外来犹太人。很多俄裔犹太家庭为了能够移民,早早失去工作,捱过漫长的等待期,初来以色列住过临时帐篷,很多被分派到南部沙漠城市、边境城市。前苏联学历和职称不被以色列政府承认,不少大学教授、工程师和医生不得不当起了清洁工、搬运工。面对全新的以色列文化、面对希伯来语、面对促狭的国土和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他们无所适从。
直到今天,在以色列的很多城市,如佩塔提克瓦、阿什杜德、阿什克隆、贝尔谢巴,仍有庞大的俄裔犹太社区和人口,社区中随处可见俄语店铺、俄罗斯舶来品,听到飘荡在空气中的俄语对话。以色列是犹太人的精神家园,是他们永远的故土和圣地,而在这片故土,他们却又是异乡人——挣扎、思念与孤立,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和贝尔谢巴等城市,每周五早上聚集起来的古董与二手货市场里,经常可以见到苏联红军的勋章、斯大林像章、军旗旗杆尖刺、缴获的纳粹陆军头盔,还有最经典的红五星。每当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活动之时,老一辈俄裔犹太人对那场英勇惨烈战争的追忆和骄傲就如此集中、如此热烈地表达出来。
文/关鹤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