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2015年9月11日,上海新黄浦实验学校,下课好一会了,家长还没来,等待在教室的小朋友忍不住哭了。
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第一次自己睡觉、叠被子……新学期,选择在校住宿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已经在校度过了大约一周的时间,他们的首周住宿生活如何?才六七周岁的他们能适应集体生活吗?
在开学的第一周,澎湃新闻记者走进了民办新黄浦实验学校,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和教师对于这些小小寄宿生的评价。
适应期一般在一个月
在新黄浦实验学校的住宿区内,一年级新生的男生区和女生区,用蓝红两色来区分,每个寝室有6张上下铺床,可住12个孩子。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好几张小床上,包括男生床铺上都放着洋娃娃、胡巴等玩偶。而在一旁的洗浴室,毛巾、脸盆、牙刷杯都按编号放得整整齐齐。
“今年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有50人选择了住宿,占到了新生中约一半的比例”,新黄浦实验学校分管住宿教育的教育办副主任陆雅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大部分是因为家长在郊区或者外省市工作,只能选择住宿,有些则是家长工作特别忙,晚上没时间照顾孩子。”
陆雅萍对新学期孩子们第一天住校的情况记忆犹新。“8月31日,有部分家比较远的孩子提前一天来报到了,本该是晚上8点半睡觉,可是那天晚上,有的放声大哭,有的兴奋得大声讲话,有跑出寝室的、要喝水的、要上厕所的,各种情况都有。我们老师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将他们一个个抓回去睡觉。”陆雅萍说,“第二天一早,有些早醒的孩子就开始叽叽喳喳讲话,吵醒了其他孩子。”
经过一周左右的提醒,孩子们自由散漫的情况有所好转,晚上熄灯音乐响起后,寝室里就不再有人说话。
“我们采取的主要是激励措施,还有利用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心理。比如说进行评比,哪个孩子按时睡觉不讲话,就能获得一颗小红星。另外由于住宿生不允许带零食,因此老师们自己掏钱买零食、小玩具,奖励给那些遵守作息时间的孩子,这样就带动了所有的孩子遵守纪律,效果非常好。”一(1)班生活指导教师孙翠玲说。
六七岁的孩子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独立睡觉,免不了害怕哭泣。“一般孩子的适应期要在一个月左右,哭闹一两周是比较正常的。前几届刚住校时哭闹的孩子比较多,这两年有所减少,比如今年哭闹的小朋友约五六位。这也与80后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独立教育有关。”陆雅萍说。
“对于那些特别思念父母的孩子,我们也会拿出手机,让他给父母拨个电话,听听父母的声音,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孙翠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