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讯 (记者 张晓鸣)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到食品价格拉动,2015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5%。2015年全国CPI上涨1.4%,这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全年CPI首次落入“1”时代。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4年CPI涨幅分别为-0.7%、3.3%、5.4%、2.6%、2.6%、2%。
从环比看,2015年12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影响CPI环比上涨0.52个百分点,是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原因。食品中,受全国部分地区降温雨雪天气影响,鲜菜和鲜果价格继续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13.7%和2.3%,比上月分别扩大10.9和0.7个百分点,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48个百分点,接近CPI环比总涨幅。12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七大类非食品价格环比四平两降一涨。
从同比看,12月CPI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从具体分类看,12月鲜菜、飞机票、旅游、城市间交通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8%、2.3%、0.9%和0.5%,同比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了2.4、2.0、0.7、0.4个百分点。
从全年看,2015年全国CPI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1.0%。食品中,猪肉、鲜菜、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9.5%、7.4%和1.8%;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2.0%,其中保姆和小时工等家庭服务、理发、学前教育、洗浴、衣着清洗价格分别上涨7.9%、5.4%、5.1%、5.0%和4.9%。2015年我国物价总体保持在低位运行,同比涨幅从1月的0.8%开始,2月上升到1.4%,此后除8月曾上升到2.0%外,大多数月份CPI同比涨幅都处于“1时代”,在1.2%至1.6%之间波动。
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CPI涨幅较2015年微升,但仍然维持在较低的通胀水平。去年12月16日,央行网站发布的由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人撰写的《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预计,2016年CPI涨幅为1.7%。该预测认为,2016年能源、食品以及铁矿石价格的涨幅将逐步由负转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复苏将缓解国内价格的下行压力;2015年以来央行多次降息、降准,积极财政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这些措施都将在一定时滞之后对CPI产生提升作用。
数据同时显示,2015年12月PPI同比下降5.9%,2015年全年PPI同比下降5.2%。此前公布的2015年12月制造业PMI为49.7%,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专家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仍较大,宽松政策及供给侧改革应同时发力,力抗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