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自己权益?更多大学生需引以为鉴
在就业时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此次的事件给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敲了警钟:签了三方协议并不等于“饭碗”百分百有保障。
沪上一位高校就业办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直言,三方协议本来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一种过渡性保护举措,因为应届生找工作时,通常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无法和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一般情况下,银行都有法务部门,发出的文书从法律层面来推敲应该不会有太大的硬伤和错处。三方协议虽不是劳动合同,但签署三方协议的各方,仍有强势方和弱势方之别。”有律师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就用人双方来说,应聘者显然是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建议毕业生今后签三方协议时,要认真阅读相关条款,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
虽然不清楚招行上海分行这次的劝退毕业生事件真正原因是什么,但一些高校人士担心,此次的事件说不定会给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大学生觉得三方协议保障力度不够,会刻意多签几个offer (录用通知),宁可违约也不冒失业风险。
据悉,三方协议包含有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以及对今后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有关条款的约定,同时明确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违约责任。协议特别注明,一旦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后,该协议即失效。
文汇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