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一辆无人驾驶的车辆从商场地下停车库缓缓驶来。找不到停车位了?没关系,手机一键呼唤“无人驾驶车”,它就立马出动载上你并把你送到停车位。这样的科幻场景在杭州来福士商场正在发生。下次到达目的地后你甚至可以直接下车,至于找车位和停车这样繁琐又无聊的事,就交给汽车自己去完成吧。
在今天的在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造就者圆桌峰会上,跨界突破成了最热的词之一。以这辆汽车来说,要实现自动泊车功能,需要算法、传感器、汽车电子等等,整整跨了信息科学、电子、机械等多个“界限”。当下,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合创新越发紧密,正如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丁奎岭在会上发言时所指出的:交叉和深耕可能是创新最佳的诠释答案之一。
什么?跨界很难?不不不,跨界本就是现代科学的本质
大会现场发生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大会第四位演讲者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魏思直接与第一位演讲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寒暄了起来。一个说:“其实我们私下交流了很多。”另一个答:“我们本来就认识。”
一位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一位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青年英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互动越发频繁,跨界才是现代科学的本质。魏思举例说,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19世纪之时生物学家首先发现了神经元离子通道,而后这一模式被数学用公式描绘了出来,而后才有了卷积神经网络。而量子计算一旦突破,将带来算力的指数级提升,包括语音识别技术、精密测量、药物设计等在内的一大批科技将被带动。魏思甚至直接喊话: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算力。
更有意思的是,量子计算本身也是量子物理学与信息科技跨界融合碰撞出的火花。
其实今天的跨界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研究之上,深耕也是不能忽略的功课
为什么跨界会特别火爆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基础科学已经“厚积”到了一定程度,正在向各行各业溢出。
“当年,Geoffrey Hinton选择做机器学习时这并不是一个流行的领域,但他仍然坚定得带着他的学生在这一领域深耕,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如此火爆,但我们用的都是他的技术。”魏思说,如今这位已70多岁的老爷爷也被誉为“神经网络之父”,“有时候需要交叉,有时候在某些少有人关注的领域做深做透,也很有意思。”
陆朝阳也坦言,诸如中微子、引力波这样的纯物理学的前沿突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纯理论科学的突破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交叉是一种趋势。”陆朝阳说。
据悉,就在今天晚上“青年造就者联盟”宣告成立。联盟将汇聚来自全世界最新锐的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和创新理念得到最广泛的传播,为努力消除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壁垒集体发声。未来,青年造就者联盟将联合更强大的媒体资源和投资者机构,链接更为广泛的科技青年群体,形成一个高效优质的创新社交网络。
作者:金婉霞 沈湫莎
编辑:李晨琰 摄影:袁婧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