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正式启用的“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上海服务的“临港速度”。覆盖84个事项,共计387种细分情形,囊括5类服务对象,涉及9个市区局管理部门和13个业务系统的平台,仅用了三个月的开发周期。高新技术的运用,为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营商环境提升提供了加速度。
技术“跨界”解开“不可能难题”
今年8月,接到临港新片区“一网通办”的平台建设任务,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犯难:这好比“走进一扇门,打开所有窗”,需要拿到每扇窗的“打开”权限。但是短短几个月,要协调这么多部委办,怎么可能?
很快,新的流程自动化技术给他带来了灵感:利用“爬虫”技术,开发政务机器人,只需要政务网内部授权,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访问所需部委办的网站,自动填写申办项目的信息,并自动获取办理进度和业务数据。
“其实,这原先是电脑游戏通关中用到的代练级外挂技术,用机器模拟用户登录系统,并和系统进行交互操作。”陆肖元说,让游戏外挂技术“跨界”,不经意间就解开了一个“不可能的难题”。
绕开最难打通的关卡,“一网通办”任务进展立刻势如破竹。三个月开发周期,其中一半时间还得用来做用户调研。整个开发团队五六十人,几乎每天都在加班。
“平台1.0”启用后,办理企业只需通过网站入口或临港政务大厅服务窗口,一次性输入全部所需信息,就能完成所有材料的申报,并可随时查看办理进度。“临港速度”再一次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
给电子政务带来颠覆性变革
现在,研发团队已经投入到“平台2.0”的研发中。将于三个月后上线的“平台2.0”将重点聚焦综合监管、风险防控,以及市场准入领域的政务服务。
在陆肖元看来,这一技术在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的成功,将可能给电子政务带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各部委办的垂直管理系统,在通畅政情上下传递的同时,无形中也制造了一座座“信息烟囱”。多年来,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是政务信息化最难攻破的瓶颈之一:数据的安全保障、接口统一、获取与反馈,都是难题。更不用说,任何一个系统升级或调整,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维护成本高昂。
“但临港‘一网通办’平台却用非常简单的方法绕开这些障碍,技术实现与维护成本非常低!”陆肖元说,只要做好顶层设计,将核心技术模块化,就能通过简单的技术改变,对平台功能进行调整,灵活迅速应对各部委办网上办事页面的变化。
平台涉及的13个政务垂管系统,只用两个月就完成了整合。如此强大的跨系统整合能力简直难以想象。陆肖元说,这让原先因各部委办之间的信息壁垒难以落地的地区性优惠政策有了实现的可能。“自贸区权力下放、流程再造、数据汇聚,都必须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我们找到了突破口。”他认为,这一技术若再加以完善,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技术转化为智慧城市度身定制
从一项电脑游戏外挂技术,闪电“转身”为电子政务新“网红”,绝非“拍脑袋”而为之。成功的背后是上海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之路上的长期探索。为平台提供政务机器人的上海弘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刚完成1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落户临港。
为该项目研发了政务中台等关键技术的中研宏瓴,是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孵化的一家高科技创业企业。上海高研院院地合作与产业化处处长张丽亮告诉记者,经过长期摸索,他们发现在信息技术领域,“小而美”的孵化企业模式最适合技术转化。
通过专业孵化平台,上海高研院已针对细分市场孵化了多家科技企业。近三年来,上海高研院在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应用方面,为百余家企事业机构提供技术咨询、开发和服务,合同金额达六七千万元。
通过参与该项目,这两家科创企业都已形成了新的“拳头产品”,而这两者将有望联袂掀起电子政务领域的一场变革。
作者:许琦敏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