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快要到期,就接到一堆保险推销电话;刚拿到新房钥匙,就莫名接到装修公司电话,问房子是否需要装修;使用APP遭遇个人信息收集等霸王条款……生活中,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各种“骚扰”、诈骗不胜枚举,给百姓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9月16日至22日,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开展,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个人信息保护是今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一个重点和亮点。
信息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否,是事关公民安全、法律尊严、社会稳定的大事。当下,政府行政管理以及金融、电信、交通、医疗、物业管理、宾馆住宿服务、快递等诸多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收集和储存了人们大量的个人信息。与此同时,移动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埋下诸多信息安全隐患。可以说,只要有一环出现管理疏漏,就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非法流出。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凝聚了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网络安全防线正在高高筑起。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痛点,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规范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将网络安全各项工作带入法治化轨道,也对信息收集使用、网络运营者应尽的保护义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向社会公布,个人信息保护法等69件法律草案列入第一类项目。2019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成立专项治理工作组,建立举报渠道,对存在严重问题的APP采取约谈、公开曝光、下架等处罚措施。不久前,国家网信办公布的《网络生态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也要求各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切实履行网络生态治理主体责任,加强本平台生态治理工作。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构建健康的网络空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对公民信息源头治理的重要性凝聚共识。比如,政府要当好带头人,加强监督检查,网信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通报、联合执法、案件督办等工作机制,协同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工作,增强全社会共同治理意识;网络行业组织要推进行业自律;企业须履行网络生态治理责任,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普通网民也应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具备基本的网络保护能力。唯有全社会从源头共同治理,守护好百姓信息安全,才能维护好网络安全,从而构建起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布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