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滨江大道(袁婧摄)
很多城市都有一条“滨江大道”,上海的滨江大道,就镶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浦东。
黄浦江水自南向北与吴淞江相汇,折向东流,那一道滨水处的自然曲线,以“滨江大道”之名留在了城市的舆图上。它全长超过四公里,环抱着上海的金融腹地陆家嘴。一边是沉稳雄浑、奔涌不息的浦江水,一边是名企林立的高楼广厦,千万盏写字楼里透出的灯光,写就上海经济的风云万千。改革开放40年,滨江大道留下了这片热土最激情洋溢的奋斗史。
沿江美景尽收眼底,很难不令人心生澎湃。凭栏临江,浦西外滩的丰富建筑景观,宛如壮丽的河山画卷。巨轮载着游人穿行其中,海鸟掠过,成为最生动的点缀。上海城市历史的脉络、发展的进程、建设的成果,都浓缩在这条滨江岸线上。
这里不止有商业的传奇和改革的英雄录。黄浦江自然的水体、两岸的滨江工业遗产、水岸公共空间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城市文化景观。随着上海45公里滨江岸线的贯通,作为浦东滨江段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江大道,正不断写下更多精彩的篇章。
2017年,民生码头的“亚洲最大粮仓”华丽转身,成为现代艺术的策展空间。仅一年后,百年祥生船厂再度“扬帆起航”,成为一栋集文化、艺术和商业的综合体“船厂1862”,其中一座800人剧场的设计,更为陆家嘴地区的上班族们增添了一个既文艺又具社交性的时尚空间,宛如车水马龙中的“小桃源”。
独一无二的是,这座剧场中的舞台背景墙是可以打开的。每当幕布拉起,崭新的滨江公共绿地和流光璀璨的浦江夜景,就好像是神圣的油画在镜框舞台前铺展,尽显这片繁华之地日与夜的传奇。滨江的美景顿时化身为艺术的布景,定格并记录下属于这座城市、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
金融造势,艺术造像:滨水空间形成高端商务文化聚集地
改革开放40年、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陆家嘴已成为上海金融和商务领域最闪亮的一张名片。今天的陆家嘴金融城集聚了36000多家企业,有超过50万的白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遥想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务院批准设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前,这里还是一片亟需拓荒的处女地。当时浦东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基础设施的落后,陆家嘴的几条重要枢纽,包括世纪大道、杨高南路、罗山路、龙阳路以及滨江大道在内,都是那时兴建的。
沿江美景尽收眼底,很难不令人心生澎湃。(袁婧摄)
1992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在浦东开业;1999年,全国第一家外商参股中资银行上海银行总部在这里成立;2000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钻石交易所;2001年,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与德国德累斯顿银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001年,第一家合资建造的展览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业;2006年,第一家信托登记机构挂牌;2007年,第一个金融审判庭成立……
黄浦江边发生着沧海桑田的巨变,天际线的高度被不断刷新,财富与智力源源不断地在此汇聚,无数改革业绩载入史册。作为上海的一条马路,滨江大道的历史绝对算不得长远,但却是在这短短几十年里,见证了上海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到了2015年,它又记录了一段新的征程的精彩启幕。纳入了上海自贸区范围的陆家嘴金融城,在积极探索各产业领域的业务创新,资本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创下了多个“第一”: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培训机构,成立了第一家中外联营律师事务所、第一家CEPA项下中外合资券商、第一家再保险经纪公司……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50名的资管机构,有34家落户陆家嘴。不过,金融成绩斐然的陆家嘴,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森林,而是一个有追求、有温度、有理想的人文城区。
坐在滨水平台上的咖啡馆、酒吧里吹吹江风、远眺城市江景是不错的休闲选择。(袁婧摄)
金融机构的涌入和金融相关人才的汇聚,会带动区域购物、消费和文化的协同发展。的确,像伦敦、巴黎等世界性滨水城市,同时也是全球财富之地,都非常重视滨水岸线的公共空间建设。将滨水岸线建成城市时尚和高端的休闲生活场所,提供文化、旅游、休闲、运动和生态等复合功能,已经成为城市功能提升、建立良好的综合营商环境的一个典型样本。
陆家嘴素有“浦江第一弯”的美誉,黄浦江在这里拐了个近九十度的弯,留下一片突出的冲积滩地。沿着陆家嘴优美的“鱼嘴口”曲线,滨江大道把这片金融之城紧紧地拥抱在怀中。与上海其他马路有所不同的是,浦东滨江大道并非完全是市政马路,而是有车行、步行、骑行等不同功能,亲水平台、坡地绿化、半地下厢体及景观道路等共同组成,集观光、绿化、交通及服务设施为一体的沿江复合型景观工程。
南段滨江大道紧靠绿意盎然的滨江公园,毗邻陆家嘴核心商务区域,周边商业文化设施齐全,环球美食林立。坐在滨水平台上的咖啡馆、酒吧里吹吹江风、远眺城市江景是不错的休闲选择。而东段滨江大道则是上海老工业遗址的聚集点,未来,经过功能置换的这些建筑物将脱胎换骨,为上海的金融腹地增添更多时尚、艺术与休闲娱乐的空间,满足城市文化建设和服务的需要。
陆家嘴的楼宇(袁婧摄)
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滨江大道及其周边沿线的商业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建设从未停止。东方明珠、上海中心、正大广场、国金购物中心、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浦东新舞台、上海戏剧学院浦东校区、震旦博物馆……以及近两年新设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艺仓美术馆和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等消费场所、文化教育设施,陆续成为浦东打造滨江高端商务文化带的新亮点。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能让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也是人们重新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疆界的机会。”建筑大师查尔斯·摩尔的话,在滨江大道身上得到了验证。随着上海45公里滨江岸线的贯通,滨江亲水道、跑步道、骑行道“三线并行”的慢行系统,为这片“黄金水域”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去年6月,陆家嘴滨江绿地也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宽阔疏朗的运动空间,人们可将浦江精华尽收眼底。
滨江大道——这条具有丰富景观和设施的马路,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商务区域内、在大体量高层建筑物林立的空间里、在海内外名企虎踞龙蟠的格局中,无疑成为了一个可调节的“呼吸器”,让每天都面对快节奏、高压力职场生活的白领们有了一个能时常透透气、放放松的“桃花源”。
沿江工业遗产华丽转型,画出最美艺术轮廓
贯穿上海全境的黄浦江,其沿江空间一直以来是一条生产岸线,便捷的水源和航运孕育了上海最早的手工业、航运业以及商业贸易。尤其自开埠以来,历经150余年的发展,两岸积累了大量的船舶修造厂、港口机械厂、军工工业、码头仓储、大型棉纺织厂、发电厂、水厂、油栈及加工工厂。
大体量的八万吨筒仓,如今已成为城市新的时尚地标。(薛长命摄)
这一个个“坐标”连接起来,就是一部上海近现代城市工业发展史,其中尤以黄浦江滨江的“坐标”最为密集,是上海工业遗产的重心所在。中美火油公司东沟油库、和丰船厂旧址、慎昌洋行、民生港码头、杨家度码头、民生仓库……鳞次栉比地分布在今天浦东滨江大道的东段沿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认为,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遗产绝不是废铜烂铁,应该要为它们寻得新的荣光,展示新的活力,让它们随着城市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继续讲述人与城市的种种故事。
自古至今,通畅的水利交通往往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机遇,滨水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优势。放眼全球,当今能称得上国际大都市的很多都是滨水城市,有一条水体量充沛的母亲河,向沿河岸地区四散输送着活力与能量。
上世纪80年代,伦敦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调整,伦敦泰晤士河边的金丝雀码头正是在这个时期进行重新建设、规划,经过了30年的发展,从一个已经荒废的生产性码头,转变为现代化高楼林立的“新金融城”。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滨江大道也经历了从生产型空间向生活型空间的转变,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再利用,发展出办公、商住、会展等多种新的功能,并满足城市新生活的需要。在这里,上海与世界级的滨水城市没有距离。
在滨江大道东边段上,始建于1862年的祥生船厂,就是黄浦江滨江重要工业遗产之一,记录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史,如今成为浦江东岸一艘文化艺术的艨艟巨舰。船厂旧址被保留了下来,摇身一变成为一栋文化商业的综合体“船厂1862”,其中包含了一个800座的中型剧场“1862时尚艺术中心”。
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刻意保留了建筑本身的历史感和工业感。在这个剧场里,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建筑原有的结构和管道设施,生锈的铁管、风化的混凝土柱子,甚至包括以油漆涂就的生产标语。置身于此的观众仿佛能闻到百年前海风的味道,听的到汽笛声在历史的上空盘旋,产生一种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独特情感。
几乎每一个来“1862时尚艺术中心”看戏的观众,都会在朋友圈里晒一晒“无敌的江景”,紧靠黄浦江边、视野无碍的剧场,说它是“浦江的阳台”也不为过。舞台面江的墙壁上装有电动玻璃隔音门,拉开幕布,就能够看到静静流淌的浦江水、来来往往的游船和夜间璀璨的霓虹。
试运营期间,“1862时尚艺术中心”曾上演过世界名团立陶宛OKT剧团的话剧《海鸥》。导演科尔苏诺夫成为第一位启动幕布的海外艺术家,当震撼的江景扑面而来,这位来自立陶宛的艺术家不由得连连惊叹,“这是我见过最美的舞台!”在一年中,“1862时尚艺术中心”将有45台逾80场剧目轮番上演,主打前沿、时尚、跨界、创意,其中多台剧目属亚洲首演、中国首演、上海首演,尽情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吸引力。
每个第一次见到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的人,都会呈现出一种仰视的姿态——30个混凝土大筒仓,排列组合成长140米、高48米的庞然大物,静静地屹立在黄浦江畔。民生码头的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的英商蓝烟囱码头,它是当时远东地区知名度最高、设施最好的码头。新中国成立后,蓝烟囱码头更名为民生码头,而后又经过多次改造,成为上海地区唯一的散粮、散糖专业化码头。
废弃多年不用的它,去年以“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场的身份重回公众视野,未来,它将成为艺术的“粮仓”、时尚的秀场。粗放的外表,难以掩盖它精致、内秀的灵魂。建筑师柳亦春对这个昔日的“亚洲最大粮仓”进行了一期改造。改造的最大亮点是在十个巨大筒仓外立面搭建了一组外挂自动扶梯,游人可从三层直接乘坐扶梯前往顶层展厅,途中能将黄浦江及整个民生码头的壮丽景观尽收眼底。
“无敌江景”铺陈历史与未来:在这里,读懂上海
用当下的一个流行语形容——滨江大道,站在了浦江风貌的“C位”上。
一江之遥,疏朗开阔,滨江大道对岸的景观线贯穿北外滩滨江绿地、外滩观景大道、十六铺码头等标志性区域,可以看到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恢弘大气的“亚洲第一钟楼”上海海关大楼,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楼其齐肩并列,相得益彰,展开了外滩永不闭幕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几十幢大楼风格迥异,涵盖了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古典折中主义、装饰艺术派等多种建筑风格流派,好比是一部立体的全球美学教科书,共同绘出了一道错落有致、古典优雅的天际线,见证了近代上海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建造的中国通商银行(今“外滩6号”)曾是第一家中国自创的商办银行。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今“外滩15号”)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上海最早筏式基础的建筑,也是第一幢用瓷砖贴面的建筑,颇为引领时尚。而“白墙红腰”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曾是上海最早使用电梯的建筑。而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就开在外滩上海总会(今东风饭店)……上海这座城市始终勇立潮头,走在发展的前沿精神,在这些建筑的历史细节中可尽情触摸。
它们是最经典、最有上海标识度的历史建筑,读懂它们,也就了解了一座城市的珍贵的人文遗产。
丰富的沿江景观,讲述的并不只有过去的故事。现代商业的活跃气息,正如竞相拔地而起的高楼,奏响着改革发展的蓬勃乐章。交通银行大厦、外滩soho、世茂国际广场、“十六铺”黄金水岸上矗立的BFC外滩金融中心等争奇斗艳般地展现着自己的高度与现代之美。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大厦的外立面折射出流光溢彩的美感。其中还有一幢“会跳舞的房子”——复星艺术中心,建筑外立面有三层金色的可转动幕帘,幕帘每天会在固定时间配合音乐定点转动,既如中国古代帝王的冠冕,又似拨动的西方竖琴,成为外滩十分夺人眼球的一处所在。
这些建筑代表了上海的今天和明天,阅读它们,也就读懂了一座城市的奋斗史。
可以说,走在滨江大道上的每一处,都能留下一张美轮美奂、大气磅礴的城市明信片。
凭栏而立,黄浦江上的游船、货船穿梭如织,与远处的建筑群形成流动与静止的对话,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产生一种移步拾景的意境。与此同时,在滨江大道的某些临岸水域,还巧妙地点缀着丛丛芦苇。江风习习,芦苇温柔起舞,每当海鸟盘旋,一种天地沙鸥般的疏朗意境荡漾开来,为摩登时尚的上海又增添了几分东方禅意。
随着上海的“蓝宝石天”渐渐变多,在这片灵动的滨水景观线上游览上海,将成为不亚于迷人夜景的绝佳体验。
作者: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