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侬与他的妻子小野洋子(1980年)。(译文出版社供图)
约翰·列侬常说,他少年时的梦想是成为记者,而不是音乐家。1965年6月,在他的第二本诗集将要出版的时候,他接受了英国媒体采访,谈起自己在上学时关于记者的梦想:但是当记者的麻烦是要把自己的东西和一大堆其他垃圾搅和在一起。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社会作家———确实没有什么东西让我想认真写的。
或许是命运的阴差阳错,约翰·列侬和“TheBeat1es”因为音乐———而非他本人希望的文字———成为了全世界最受人瞩目的文化偶像之一。
约翰·列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没有电脑、电子邮件,也没有推特的年代,因此他要亲手写下信件和明信片,寄给家人、朋友、成名后给歌迷、陌生人、报纸、团体、律师,甚至干洗店。大多数信件妙趣横生,还有些则令人肝肠寸断。
《约翰·列侬书信集》简体中文版的译者遇晨在书中写道:列侬的遗物和他的信件,将在尘世中继续流转,仿佛死者身后仍有未了的命运。离开了作者的注释,这些东西显得更加孤寂,更加安静。死亡让这些东西获得了自己的生命。
约翰的书信中充满对语言和逻辑的不敬。他写了大量有意无意的错别字,说了很多最好没有人懂的冷笑话。在人的心中,有无法用语言照亮的黑暗,无法用逻辑解释的痛苦,约翰把语言和逻辑当作泥巴玩耍。
列侬的信,让人安心的,正是这些信的内容并不重大,除了世界和平,就是家长里短。许多的问候和致意,也有发脾气挖苦人。这285封信中有的,和我们平庸的生命一样,都是些转瞬即逝的琐碎时光,也是历史最无法还原的真实生活。那些匆匆写下的,从来不是为了纪念,但等到一切几乎消失殆尽的时候,毕竟有那么几样东西留存下来,残破不堪,却让我们思念逝者最深。
英国作家、记者亨特·戴维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追踪了列侬近300封信件和明信片———对象几乎囊括了列侬的亲戚、朋友、粉丝、陌生人和爱人。最终,在约翰的亲朋好友、全世界私人收藏家,以及列侬遗孀小野洋子的帮助下,终于有了这本厚厚的《约翰·列侬书信集》。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约翰·列侬书信集》简体中文版,除了收录约翰·列侬的私人书信和明信片外还附有不同时期的照片。中国的披头士和列侬的粉丝得以从一个更私密的角度去了解这位乐坛传奇人物。 (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