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知名阅读推广品牌“全国新书发布厅”今天迎来整整100期!活动现场,“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特色读本”春季分册《风调雨顺》首发,该书作者周斌不仅生动解读了有关春分的节气知识,还教三位读者持毛笔泼墨书写“春”字,台上台下互动热烈,书香与春意都格外盎然。
两年前的阳春三月,“全国新书发布厅”在上海书城正式启航,成为全国新书、好书第一时间登台亮相的固定舞台。每逢周末,来自五湖四海的写书人、出书人、爱书人相约在这一文化地标交流,发布的图书题材丰富,囊括了中外文学、人文社科、经管、少儿、科普、艺术等类别,满足市民广泛阅读需求。
两年来100期现场活动吸引了累计超万人次的读者数参与,人工智能产业领军人、文学翻译家、经济学者、畅销书作家等不同领域作者分享创作心路,畅谈书里书外的故事。“全国新书发布厅”成了继上海书展、思南读书会后的又一沪上常态化品牌阅读平台,备受业内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新书发布厅”有一个网上书店没有的“技能”——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首发,入选“发布厅”的新书,大多是在其他渠道尚未销售的优质图书。为了确保发布新书质量,出版社提前两三个月把拟报选的样书或图书信息交由上海首发中心的专业团队评估。
比如,昨天首发的《风调雨顺》刚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几乎是从印厂“热气腾腾”地直接输送至“全国新书发布厅”活动。现场不少感兴趣的家长纷纷询问后续,打算买全套二十四节气科普读本和书法教材送给孩子。据悉,这一传统文化特色读本系列将在年内陆续推出夏、秋、冬季分册。
上海书城总经理江利告诉记者,未来的“全国新书发布厅”活动将不仅仅局限于福州路上海书城这一家门店,而是拓展延伸至全市多家新华书店、上海书城连锁分店,以及深入多个社区、学校等。新书发布形式也会愈发立体多元,比如根据图书内容,策划推出相应的摄影展、“二十四节气”AR展等,让出版物内容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吸引读者。
“互联网时代,阅读的定义正不断刷新,读者往往不满足于简单的纸面文本阅读,对画作、照片、视频的交互式赏析也是一种视觉或听觉阅读;加上与现场作家的问答互动,反过来再促进读者寻觅阅览周边相关书籍,形成相互交织的深度阅读网。”
今天活动现场,主办方从100期新书的100位作者中,评选出了四位优秀作家获“全国新书发布厅-神笔奖”,他们分别是:丹嬢(职业摄影师、记者、独立撰稿人)、周斌(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所长)、孙未(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寅斌(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丹嬢感慨:阅读令人愉悦,写作让人重启,现场读者交流带来的启发,会促使她产生新的灵感,写进下一部作品里。刘寅斌说,闲暇时光他经常带着女儿一起逛书店,父女俩徜徉书海,有种沉醉于书香的幸福感。
据悉,“全国新书发布厅”项目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报业集团共同策划,新华传媒联合各出版机构主办。它依托上海书展倡导的首发机制,既是汇集全国好书、引领主流价值的常态化首发平台,也是服务读者、服务行业的重要文化建设窗口。
在全国的文化版图上,上海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从早年创办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到近年来逐渐在全国做出口碑的上海书展,都体现了上海这个“文化大码头”的作用。近年来,上海新闻出版业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在打造新闻出版高地、推广和引领全民阅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延伸阅读
二十四节气魅力何在?看看《风调雨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短短28个字,总结了古代农耕智慧的“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眼下,春风和煦,大地回暖。春分时节,海棠花开,草长莺飞,燕子归来,放飞纸鸢,雷乃发声,春耕农忙。
恰巧,春天万物复苏的蓬勃生机,通过追溯象形文字的起源,也可以从“春”的甲骨字形中见得。“春”的甲骨字形,由象征林野、太阳及发芽的种子的部件组合而成,意指在太阳的照耀下,草木萌发,春天到来。而经过大篆、小篆、隶书的演变,“春”的楷体字形又呈现出另一种面貌。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教授、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的书法老师周斌教授,在《风调雨顺》中从“立春”这一节气开始,以人物故事的形式展开解读,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气象文化、农事特点、民俗风尚,以及相关汉字的构字起源、篆书字形、楷书字形、书写方法等,并配以剪纸、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扫描书中二维码,可直接观看书法教学视频,从横、竖、撇、捺、点等书法基本笔画入手,逐渐掌握二十四节气相关汉字的书写方法。这是套中英文双语读本,便于双语阅读,面向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海内外读者。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