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今天开幕,现场人头攒动,亲子共读场景随处可见。海量童书中,前沿科学普及、科技教育启蒙读物是许多读者的心头好。在不少出版人看来,有趣有料的科普读物,不仅充满了知识点和干货,也具有童趣视角和人文情怀。那些收获市场和口碑的科普读物,往往凝聚着做书的匠心——从作者的专业性到素材选择的高标准,从知识体系的严谨性到语言表达的反复打磨,都马虎不得。
文汇APP、书香上海精选推出了系列书单,不妨带上这一封封大千世界发来的邀请函,在书页间探索冒险吧!
上海童书展现场,全新升级版的《地图》(人文版)首发引发广泛关注,全书绘本式呈现62个国家的边界、河流、动物、植物等,每一幅都是一封探索世界的邀请信。书中介绍了七大洲、四大洋、北极和62个国家,比老版增加了20个国家!全书呈现了有代表性的人文名胜、文化事件和与当地有关的奇妙趣闻。
《地图》(人文版)
(波)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 (波)丹尼尔·米热林斯基 著 冯婷等译
蒲公英童书馆·贵州人民出版社
适读年龄:3岁以上
其中,欧洲增加了挪威、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爱尔兰、斯洛伐克、匈牙利、乌克兰等11个国家;亚洲增加了格鲁尼亚、土耳其、伊朗、韩国、越南等5个国家;非洲增加了埃塞俄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2个国家;北美洲和南美洲则分别增加了古巴和阿根廷,读者能探索的国家更多,可以探索到更广阔的世界。绘本用柔和复古时尚的米黄色、淡紫色和青灰色调,描绘了世界丰富多彩的自然物种、山川河流和令人叹为观止的人类建筑艺术,是儿童认识地球和世界的工具性绘本,是为地图爱好者奉上纪实风格的视觉盛宴……
《地图(人文版》从2014年引进中国,立即吸引了广大读者,成为“爆款”童书。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作为这本书的引进人和出版人,与现场读者分享说:“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地图,是用来查阅使用的工具类图书,其内容几乎限制在地理概念中。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认知。而波兰两位作者《地图(人文版)》横空出世后,地图的外延扩大了,它成了认识世界的一种阅读形式。不仅保留了查阅的功能,更把存在于地图上的与人活动相关的信息——人文、历史、自然等等融合其中,把地图变成了一种载体。”所以,这本“地图”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图书门类,阅读性和趣味性真正兼顾了从幼儿到成年人的喜好。
活动现场,阅读推广人蔡朝阳说:“旅行,遇见差异,遇见不同的风土人情,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遭遇美丽新世界的过程。发现的美妙,不断地让孩子们在满足好奇的同时,又生发新的好奇。而在这不断的发现与体验的循环中,其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激发,其思维理性不断得到加强,一个孩子终于从其襁褓之中,逐渐迈开他探寻求世界的步伐。而阅读这本《地图(人文版)》,乃是一种纸上的旅行。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就是我们纸上的旅行的起点。而想象力,就是我们飞翔的翅膀。这不是一本图册,而是一本以绘本方式呈现的百科全书。”
《神奇的小咕噜》
唐安兴 著
东方出版社
适读年龄:3-9岁
这是唐安兴专门给3-6岁孩子创作的一套互动科普书,全书用科学小实验的方式来讲述物理学常识,从“声、光、电、力、磁”的角度,揭示万物运转的秘密。对于孩子们来说,《神奇的小咕噜》作为其人生中第一套从“看科学”到“做科学”的科普图画书,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其观察、推理、预测和交流、测量、排序、比较、分类、调查、建立模型和得出结论、阅读和使用图片、记录、收集信息、使用工具等科学探究能力。
对于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较为薄弱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来说,为了教孩子科学,重学庞杂的物理知识不太现实也不容易。《神奇的小咕噜》所讲述的物质科学知识简单易懂,配合相应的科学实验操作,既能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也能掌握引导孩子“动手做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给孩子的实验室系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适读年龄:3-12岁
近年来,STEAM、机器人、人工智能(AI)、编程、VR,逐渐成为童书出版领域热词,一批基于STEAM、AI教育的科学启蒙图书成为童书展上的抢眼风景线。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科学启蒙读物“给孩子的实验室系列”基于STEAM教育理念,是一套为家庭亲子实验服务的科学启蒙读物,作者均是国外对应领域教育项目专家。目前,该系列已出版《给孩子的厨房实验室》《给孩子的户外实验室》《给孩子的天文学实验室》3种,另有动画实验室、地质学实验室、数学实验室、烘焙实验室等4种主题图书即将在年底与读者见面。
丛书为家庭亲子互动提供有趣的科学话题,通过多个简单、轻松、易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乐中就能亲身体会到科学的魅力。丛书包含了详细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准备、实验步骤、科学揭秘等模块,清晰地呈现实验内容。此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每本书配置了与内容完全匹配的材料盒,另有全系列通用的工具盒,为小读者和家长们提供实验所需耗材及工具,以便将书中知识转化为即刻可以开展的亲子实践活动。契合丛书倡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材料盒配有“实验日志”笔记本,以鼓励孩子假设、提问、观察、记录。
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自然科学博士、《给孩子的天文学实验室》译者高爽看来,家长们的“科学教育焦虑”普遍存在,但要学会从科学的目的、精神、方法三个维度,帮助家长和孩子理解打开科学之门的正确方式。“理解科学的最有效的起点,是家庭,是厨房,是动手,甚至是成为一个‘泥猴’。追求科学的目的,就是满足自己的愉悦感,就是好玩!”
《奥拉学编程》
科曼·辛格 等著
中信出版集团
适读年龄:4岁以上
有一天,科曼·辛格4岁的女儿在不经意间说到:“编程太难了,并且只有男孩子们才会去学”。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工科女学霸,科曼·辛格表示不服,同时也对女儿的这种思想感到深深地担忧。于是她决定,去市面上寻找一本书,告诉女儿——什么是编程,什么是计算机科学,谷歌的科学家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很快,科曼发现,虽然编程概念是如此的重要,但要想找到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启蒙书并不容易。科曼发现,市面上的编程书大多面临三个问题:第一,语言晦涩难懂,不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就像是枯燥无味的教材书。别说是孩子了,就是一般的大人都很难读懂。第二,权威性不够,作者对一些知识的解读在科曼看来,完全是错误的,这样的书,怎么能拿去给孩子看呢。第三,很多编程书还需要辅以配件,这对职场妈妈来说,实在是太麻烦了。
学龄前儿童正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不了解编程的孩子一定会被同龄人远远地甩在身后,最为一名母亲,这是科曼不愿意看到的。编程将成为“数字时代”下每个人的必备技能,更重要的是,编写程序实际是分析、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编程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而这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奥拉学编程》参考作者自己工作的谷歌公司设置故事的场景,将女儿设计成书中主人公。她安排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一个5岁的孩子想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他该怎么做呢?答案是利用编程就可以轻易做到。在书中,科曼想告诉女儿,什么是编程,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通过了解编程培养逻辑思维。科曼还找来好几位谷歌同事,请他们在书中化身重要角色。书中穿插德拉学院教育体验课,读者可以去实体店体验一把编程课,也可以在线上收听科学课,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什么是什么》
海豚传媒
适读年龄:7岁以上
在德国,几乎每个家庭至少有一本“什么是什么”系列图书,这套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经典青少年科普读物日前引进国内,海豚传媒推出的“珍藏版”精选了机器人、汽车、地球、月球、太空、天气六大主题。
德国泰斯洛芙出版社的“什么是什么”系列,是业内公认的经典科普品牌,百余名科学家团队专为孩子们潜心创作,图书陆续翻译成39种语言,版权输出至75个国家,面世60年来长销不衰,在全球范围累计售出超8000万册。多元的科学主题、全新的知识编排、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实用的手绘插图……这套书带孩子感受科学的魅力,了解前沿科技,全面激发想象力,开创不一样的视界。文中细节之处,配有图解式的说明,深入浅出,让孩子轻松理解深奥知识。比如,机器人怎样帮工人挤牛奶? 如何采收才不会伤害草莓?智能医生连做10台手术为何依然神采奕奕?“什么是什么”系列,从颇具童趣的线索入手走近炫酷科技,深入浅出地诠释分解“硬知识”,充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别致新颖的视角探索世界,让未来触手可及。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均出版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