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5日,周恩来正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外宾。这时,一位秘书慌忙走了进来,对总理耳语,说是首都机场的一架飞机着陆时失事,其中有xxx。
周总理听到了这个名字,当场痛哭失声。
他叫郭永怀,横跨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
当年,他和钱学森一样,是美国不想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
这位普通农村家庭出身的小伙,36岁就受聘康奈尔大学任教。因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郭永怀常会接触到一些机密资料,于是美方要求他填写一张调查表,其中一项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另有一项问:“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郭永怀回答:“不。”由此,他不仅失去了涉密资格,还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
他和钱学森都是国防尖端技术的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首先想到:先建好房子,才能搞装潢。
没有原子弹这个可以“换家“的宝贝,我们永远无法在美苏面前抬起头来,经济再繁荣,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周总理当即派密使前往美国,想要说服在美国留学的华人科学家,回国构建尖端国防系统。
一开始,愿意回来的人并不多,郭永怀是其中之一。
那时,被美国监视拘留了五年的钱学森,终于熬到了可以归国的时机。临行前,他和郭永怀约定:一年后在大陆共同为祖国崛起效力,我等你。
刚开始,两人还别情依依,可钱学森一回到国,郭永怀就坐不住了,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
当时,许多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着贫穷的家园呢?
不劝倒罢,劝的人越多,老郭越来火。他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郭永怀归期在即,为避免美国政府的阻挠,素来沉默的他,在西尔斯院长举行的欢送烧烤晚宴上,把自己数年的研究数据手稿,全部一页一页地扔进了炭火堆……
这个情节在电影《钱学森》里,还被编剧套用过。
回到故土后,郭永怀的生命里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为中国的“两弹一星”梦作出了多大贡献?
1月10日晚,东方卫视《闪亮的名字》第二期就将致敬这位“两弹一星”元勋,演绎他的故事,再现其浓厚的家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该节目第一期讲述了杰桑·索南达杰的英雄故事,首播当天便斩获省级卫视同时段节目收视第一的成绩,并获得网友点赞:“跟各种明星八卦相比,这些真正的明星才更应该被大家了解”。
郭永怀是“两弹一星”元勋,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而不幸离世,临终前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热核导弹数据。 舍身护书、以身许国,英雄的事迹需要铭记。今天,主持人陈辰和演员于震将通过走访纪实和影视化演绎的手法来擦亮那段模糊的记忆,让他的英雄形象再度清晰起来。
在大众眼中,郭永怀是许党报国的伟大科学家。通过多地走访,陈辰还发现他作为普通父亲的另一面,以及对女儿醇厚的爱。从温馨舒适的中关村特楼到冷清荒凉的青海金银滩,陈辰总能听到、看到郭永怀对女儿郭芹的爱。在中关村特楼,节目组看到了郭永怀一家留下的生活痕迹:郭永怀给他女儿买的钢琴、郭永怀夫妇注视着女儿弹钢琴的老照片……这间房子始终保持着郭永怀一家回国时的样貌,好像下一秒就会再次响起悦耳的琴声,这儿的舐犊情深、伉俪情深仿佛历历在目,让人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站在青海金银滩这片孕育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土地上,主持人朗读郭永怀写给女儿的最后一封信,信里写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牵挂:“布鞋暂没有,你是否量个脚样寄来,待有了货,一定买。”可是郭芹没有等到父亲承诺“一定买”的这双鞋,反而等来了父亲因飞机失事而牺牲的消息……
从1956年离美返国到1968年以身许国,于震演绎了郭永怀从47岁到59岁的人生跨度,一端是美国校园温室科研时的西装革履,另一端则是祖国荒漠戈壁效力后的苍老白发。于震对自己能够演绎郭永怀这个伟大人物而感到荣幸,他说“希望通过我的演绎,让英雄的正能量被更多的人看见。”
节目组用心对待细节,所想都是为了彰显郭永怀这个闪亮名字背后的闪亮灵魂。
“舍小家、为大家”的郭永怀在回国后的12年间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又是怎样的力量,让他牺牲时仍紧抱核武数据?
今晚21点30,东方卫视寻访纪实节目《闪亮的名字》追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编辑制作:王彦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