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武汉大学启动“赏樱封园”的前一天,许多人已经涌进校园赏樱。
同一天,“武大樱花季曝光台”就已经启动,在武大官微发布信息:“在鲲鹏广场待了五分钟,小武心都要碎了”,如果樱花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危险,它还会愿意来看一场人海吗?请大家帮忙及时制止不文明的赏花行为,并拍照给小武。‘最美大学’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
樱花是武汉大学的一张名片。阳春三月到武大赏樱,不仅是武大校友心中挥之不去的念想,也早已延伸成为一种旅游行为和社会现象。打卡武大樱花,近几年一直是网络上春日旅游的热门项目。
然而,浪漫的樱花也总在春天里给武大校园“添堵”。上下课的路上,樱花大道的游人如织;学生餐厅里,总是会有社会公众蹭饭卡吃饭;游客进教学地点参观,也会干扰师生。最令人反感的是不文明赏花行为,被武汉大学的同学们称为“樱花劫”。
“武大樱花季曝光台”公布了一批不文明行为的抓拍,却引起了网友的争论。有一些网友认为这是“小题大作”,认为武大“玻璃心”,奉劝武大把樱花养在玻璃罐里,更有人甚至攻击武大师生的素质还不如游客高。
持有这种观点的网友立刻被“怼”了回去,有人诚恳回应:武大的樱花之美,在于花之美和百年老校人文积淀的完美融合,来武大看樱花,真正美的体验是感受百年老校的氛围,如果看樱花的同时还做了种种或大或小的不文明的行为,那就辜负了这场樱花的盛会。
“武大每一朵樱花的梦想,就是看一场人山人海。”这句戏谑笑话,在武大有着真实的印证。据不完全统计,在赏樱高峰期间,如果不限制进校赏樱人数,一天进出珞珈山观看武大樱花的人次可超10万。整个樱花开放期间,赏樱的人数超过百万。
如今,武大校内有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其中,不少是科研人员培育或从国内其他地方移植引进的。它们遍布于樱花大道及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等多处。
武大樱花,对于不少在校生来说,既是一种向家人亲朋炫耀的骄傲,有时也会带有一丝无奈和烦恼。最令人反感的,是观赏樱花时的不文明行为。一些武大学生称之为“樱花劫”,还有人曾在知乎等网络平台发起抵制不文明游客进校园等活动,以此表达不满。
“武大是国家重要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育场所,接待社会公众参观的服务和安全保障条件有限,只能有限开放。”武大党政办副主任李天亮解释今年的武大赏樱管理政策时说,“樱花开放期间,校门及校内局部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封闭管理时间为3月21日至4月4日,每日封闭时段为7:00—19:00。封闭管理期间,社会公众必须通过预约方能进校。”
今年的武大赏樱实行的是“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措施。李天亮解释,武大3月21日起正式实行封闭式管理,社会公众进入校园必须预约。周一至周五每天接受15000人(上午9000人/下午6000人)预约,周六、周日每天接受30000人(上午20000人/下午10000人)预约。
3月18日晚20时,武大赏樱网络预约拉开序幕,社会公众可通过武大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动服务平台“智慧珞珈”APP或官方抖音进入预约系统。当晚,由于预约火爆,系统一度无法使用。预约通道开启一小时后,开放首日的赏樱名额已经被预订完毕。
其实,梳理武大“赏樱管理学”的变迁,也能看出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治理理念的变化。面对汹涌而来“赏樱大军”,武大也在一直不断探索应对措施。
2013年开始,武大按每人次20元标准向游客收取“赏樱门票”,票价较往年翻了一番。这种做法却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媒体纷纷追问“武大门票钱去了哪儿”。
“从几分钱、一毛钱不等收费起,我们上大学就曾参加学生志愿者帮忙收费。学生嘛,参与收费主要为了学校管一顿饭。”一些同学对武大赏樱收费历史,有着自己的大学记忆。
2016年开始,武大由于维修樱花大道沿线建筑,取消了收取赏樱门票“以花养花”,改为实行网络预约、免费入校。
2017年,学校对预约数量做出限制,一度出现“黄牛党”、介绍“免预约”入校、收费导游等非法有偿经营行为。
2018年,武大增设了“人脸识别”系统,官方微博同时开通“不文明行为曝光台”。
有媒体认为,其实,大学“被景点”,不只是武大的小烦恼。面对这一社会治理问题,如何寻找各方价值共识,需要全社会共同作答。
武大赏樱,该不该?学校投入不菲来维持赏樱,值不值?
面对媒体的提问,武大的师生们表示,武大赏樱成为景点已是事实,学校应该持有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积极应对,但是要坚决不“被景点化”,不能成为单纯游客收费拍照的景点,“樱花账单”不能简单算收支账。
其实,知名高校“被景点化”并非武大独有,北大、清华、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乃至欧美等世界知名高校,也因独特的魅力,得到了海内外社会公众的青睐。
不少高校采取了疏堵、引导结合的方法,效果不错。但不少“被景点化”的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缺乏当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甚至在“赏花经济”“观光旅游经济”的利益驱动下,不少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还在借势吸引游客,结果导致高校独自承担这份压力。
接受记者采访的武大师生们和专家们表示,破解高校“被景点化”难题,不仅需要高校坚守大学之道,传递开放包容精神,也需要有关部门主动关心纾困,帮助高校一起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既满足社会公众打卡高校“景点”的需求,又能减轻高校正常教学运转的压力,更需要社会公众提升自我素养,不要辜负了校园一方美景。
来源:武汉大学官方微博、新华网、武汉晚报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