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六点半,短暂的平静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又开始渐渐人声嘈杂了起来。今天是2019年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开班的日子,上班族们下班后匆匆赶到这里,希望通过培养一点艺术爱好,为生活增添趣味和色彩。当晚,12个班同步开启,本周四还将有另外12个班开启。据艺术夜校项目负责人杨玲芝介绍,24门艺术课程,一经推出便被秒光,有几门课程在学员强烈要求下还增加了部分名额,“被迫”换了大教室。据悉,市群艺馆市民艺术夜校以零门槛、公益收费、高品质为特色,至今已开办三年,在上班族中逐渐形成口碑,共吸引1.6万余人次参与。
在市场化艺术培训中,青少年占大头,中青年培训份额较少,培训机构也未形成规模,以小而精为主,不仅有门槛而且比较贵。公益性艺术培训则以老年艺术教育为主流,辅以青少年艺术培训,针对中青年的较少,尤其是成系统成规模的就更少了。市民艺术夜校就是针对这个现状而推出,填补了中青年艺术普及教育的空白。这是市群艺馆继老年艺术大学、暑期“走进艺术之门”之后推出的又一个艺术普及培训项目,意在通过个性化分众服务实现不同人群艺术普及教育的全覆盖。
三年来,从6门课程到18门课程再到24门课程,课时也由8次升为12次,艺术夜校已经积累了不少粉丝。为了激励学员们的学习热情,2018年秋季班结束后,由授课教师推荐优秀学员作品,并根据学员出勤率,每班评选出一名优秀学员,在下一期课程中可以免费任选一门不同的课程参加。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员工何奇作为被推选出来的学员代表,今晚在开班仪式上发言。他回忆说,自己初次接触艺术夜校时,首先是被街舞课吸引的。“当时正好有个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没想到居然在群艺馆的课程中也有。对于一辈子从没有跳过一场舞的我来说,像是触了电一般,决定要不留遗憾地来跳一次!”何奇在街舞课中练就了灵活的肢体,甚至重新认识了自己。“如果不去学,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少,身体能开发到什么程度,原来我也可以跳街舞!”此后,何奇又报了配音和声乐入门课。这一次,他又选择了新增课程中式点心制作,向艺术生活挑战。
据悉,此次开设的24门课程,主要针对年龄为18至50岁的中青年上班族,内容涵盖器乐、舞蹈、表演、书画、生活时尚五大门类。除了保留往年的国画、美妆、街舞等热门课程,还新增了香道、西点、漫画等学员们呼声很高的8门课程。
杨玲芝介绍,每期课程都会在文化云和市群艺馆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问卷调查,学员可对教师和课程进行评价。为了开设最贴近百姓生活、符合大众需求的特色课程,问卷调查中还征集了学员们对于课程设置的建议。供需对接精准定位、优质师资力量和专业化的管理,是课程深受中青年市民喜爱和信任的源头。
除了评选优秀学员,艺术夜校还为学员们的优秀作品提供了专属展示空间。开班的当天,2018年静态类优秀作品成果展也拉开帷幕。惟妙惟肖的汉堡包、鲜花为角的鹿、瞪大眼睛的小狐狸、远山近水之中的小木屋、被霞光染红的树林和草原……学员们的彩铅画、国画、水彩画、摄影等作品挂上三楼的A区走廊墙壁,成为梦想的起点。“这些成年人学习艺术创作,他们基础参差不齐,技法不一定比那些长期学习的青少年或老年人好,但是他们的作品里融入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别有一番新趣。”彩铅老师赵骏评论道。
在艺术夜校,学员们收获的不只是艺术的色彩。杨玲芝介绍,在声乐班有位学员,每次上课爸爸都会陪同。原来在他小的时候,因为一场疾病,使他的智力异于常人,但是他特别喜欢唱歌,去年还报过艺术夜校的戏剧班,爸爸坦言市民夜校艺术培训敞开了孩子的心扉。
还有很多中青年市民表示对课程很向往,但工作忙、负担重、离家远等众多原因导致他们抽不出时间赶来上课。针对现状进行的调查表明,在中青年艺术培训领域,灵活的网络艺术教育具有更广阔的前景。据市群艺馆副馆长吴榕美透露,市民文化节正在打造“市民美育行动计划”,将分三年推进,立体构建线上线下的上海市民大美育学习平台:开发“城市”“科普”“人文”“艺术”等不同系列千门美育课程,评选百项美育活动,发掘百家美育主体,指导区县开展本区美育教育。在这个平台的构建中,受益最大的当属享受艺术教育最困难的中青年群体。
编辑:李婷
摄影:叶辰亮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