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为上海经济稳定和平抑物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亲自到上海指导工作,以举国之力与投机分子斗争,调配物资,控制物价,进而实现了全国财政统一。昨天,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活动暨《战上海》图片展在陈云纪念馆举行,以独特的方式和切入点讲述上海红色故事。
主题活动上,《战上海》作者、著名军事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为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主题党课。他以《战上海》这本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的原创作品作为内容来源,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上海解放第一年的风云故事。
刘统透露,上海解放初期,国民党虽然逃走了,但海军还在,封锁了长江口。上海过去之所以能以狭小的面积养活500万人?主要靠外向型的经济。米从东南亚进口,布都是靠美国和澳洲进口棉花纺织的,外进外出。但国民党一封锁长江,把所有外向型经济都卡死了。投机商们乘机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借以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国民党特务公然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可以置上海于死地。“两白”是指米和棉,“黑”是指煤。
于是,在陈云的领导下,展开了一场“米棉之战”。为了研究解决财政经济困难的具体措施,平抑物价,1949年7月27日至8月15日,陈云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有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和西北五大区的财政、金融、贸易等部门领导参加的财经会议,寻求解决上海和全国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对策。会上,陈云指出,能否解决上海问题和稳定全国物价,要看我们掌握“两白一黑”的情况。这三种物资中,关键是大米和棉纱。一个是吃,一个是穿,是市场的主要物资,“我掌握多少,即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大小”。“人心不乱,在城市中心是粮食;在农村主要靠纱布。”资本家手中的主要物资除黄金白银外,也就是大米和纱布。因此,打好“米棉之仗”,就成了稳定物价的关键。
陈云亲自指挥了这场平抑物价的战斗。1949年11月13日,陈云为中央财经委员会起草了《制止物价猛涨》的指示,提出12条措施。同时,陈云还指示全国各主要城市做好准备,于11月底至12月初一齐抛售。
11月25日,上海、天津、北京、沈阳、武汉、西安等8个主要城市同时大量抛售物资。上海棉纱市场一开市,投机商们争相抢购,甚至不惜拆借高利贷。当投机商在疯狂抢购时,棉纱公司就源源不断地将纱布抛售出来,且隔一小时跌一次价。一阵疯抢之后,投机商们如梦方醒,发现情况不妙,也跟着抛售手中的纱布。结果他们越抛价格越跳水。
为了不给投机商喘息的机会,陈云主张乘胜追击。第一,所有国营企业的现金一律存入银行,不得向私营银行和资本家贷款;第二,私营工厂不准关门,而且照发工人工资;第三,加紧征税,如不按时纳税,按3%的税额处罚。三管齐下,使投机商两面挨耳光,叫苦不迭。一方面价格下跌亏本;另一方面还要支付高利贷利息。在这场较量中,投机商受到重创,许多投机分子纷纷破产。经过几个回合,投机商像泄了气的皮球,再也不敢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了,持续了10多年的通货膨胀终于被降服。
主题党课后,听众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展厅参观《战上海》图片展。该展览以历史照片的形式呈现了上海解放70年来的社会生活及城市发展面貌,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画卷。革命烈士们血沃淞沪、英勇作战、顽强不屈的动人场面,在参观者心中矗立起一座座丰碑。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