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这样爱》日前播出了大结局,弹幕上一片感慨 “陈年老梗终于结束”。说“陈年”毫不为过,因为该都市剧从杀青到首播,间隔三年有余。同样,正在卫视频道周播的《封神演义》是隔了三年的压仓货。2019年前四个月,以新剧面目开播的《我的亲爹和后爸》《重耳传奇》《夜空中最亮的星》《爱上你治愈我》等剧都至少有着两年“剧龄”,而下月即将开播的《幸福,我们在路上》更是2015年的产品。
事实上,各大卫视都有被压箱底的剧,甚至连“新剧不新”的现象也是老生常谈。每隔一段时间,观众都会在一线卫视的新剧里看到陈年货。与此同时,每年的业内交易会上,被推介的“新剧”也有不少是业内人士见了又见的老面孔。
新剧一出品就变滞销品,既有大环境的问题,如产能过剩、平台广告压力大等;但某些存货也确实暴露出创作上的 “旧疾”,如注水、俗套、审美滞后。当剧中人说着言情剧里的排比句台词困在毫无逻辑的反转里,今天的观众会尴尬,国产剧要去产能、精品化,路仍迢迢。
解剖一些库存剧,本质上是套路剧、注水剧、偶像剧
大把新剧是如何被压成了库存货?事实上,自从2012年中国电视剧年产量达1.7万余集开始,供大于求的“消化不良”就已形成。近三年来,在相关部门的调控下,国剧总产量持续下调,无奈雪球滚了多年,积压成了顽疾。
虽说品质、阵容、题材、长度、广告投放等多种因素都可能阻挡一部新剧与观众见面,但归纳几部库存剧的相似之处,都让人感觉俗套连连、注水严重,“被剩下”不足为奇。
《封神演义》里,苏母为阻止苏妲己进宫,举起发簪以自戕威胁女儿。同样的警告说了三遍,好一阵排山倒海后,情节才推进了一小步。《如果可以这样爱》倒是“进展飞速”,40来集的篇幅已有三人自杀、两人绝症、一人精神崩溃,不仅多年前韩剧玩剩下的“车祸、绝症、治不了”一样都不少,旷世奇恋、霸道总裁、闺蜜反目、连环巧合等套路戏码也都齐全,实无新意。
《重耳传奇》更可谓库存剧的低分“代表作”。它播出未过半,观众已用两个数据砸出态度:该剧收视率降到了0.3,网络评分以2.7分暂时在2019新剧中垫底。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早年流亡于各诸侯国,直到须发生白才成中原霸主。他的跌宕一生,的确有故事可挖,也的确是如今不多见的春秋题材。可男主角重耳一会儿深陷宫斗,一会儿穿越到江湖,自始至终还得承担与女扮男装的女主角相识相知相爱的任务。从网上的差评来看,72集的长度、日漫风格的造型、高饱和度的色调、随意穿梭朝代的道具、宫斗武侠言情一锅端的剧情,都是扣分项,落在了传奇化和偶像化的窠臼里。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指出:“传奇化、偶像化是不少剧集轻浮处理的常见路数。拍着拍着就走偏,或者从头至尾用传奇化和偶像化的套路穿针引线,症结就在缺乏叙事的燃料。”故事没法按正常的逻辑进展下去,可出于经济效益的考量又得撑满几十集,于是,编造一段、注水一段,干货不够、情感来凑,难免溃不成军。
观众并不喜新厌旧,精品化的创作态度才是有效的“保鲜剂”
当一些库存商品终于上架,差评远多于好评。有的创作者觉得委屈,认为昨天的创作和今天的观众间隔着审美更新的时间差,仿佛被耽误的那几年就是罪魁祸首。
表面看,确实如此。这两年,观众审美在不断提升。他们会从常识和逻辑层面推敲剧情,会从体验派抑或方法派的角度分析演员的演技,他们会在网上讨论角色的价值观是否与社会进步相吻合,甚至还开始关心起道具、服装等细节够不够真实。这股演进潮流里,真情实感取代奇观、新鲜感左右着观剧时的好感度。这就是为什么,几年前偶像剧、言情剧、玄幻剧里那些叫人赞叹、引人悸动的桥段,今天都难以奏效了。
可细细想来,观众并不一味喜新厌旧。《风筝》的杀青和首播之间,相去五六年。期间,《解密》《麻雀》等热乎乎的新剧已把谍战画风渐变为滤镜下的美颜剧。饶是如此,朴素的郑耀先一登场,这位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还是成了全网热点。2005年首播的《亮剑》、2014年首播的《父母爱情》,至今都是荧屏常客。观众既爱李云龙传奇又热血的一生,也被安杰和江德福返璞归真的温情治愈着心灵。再论及更久远的剧集,央视版《红楼梦》《西游记》、短短10集的《围城》,这些经典无不禁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代代观众的审视。
由此可见,国产剧的“时效”不全然在乎字面的意思,它更指向了一种对待创作的态度。正如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所说:“历来能打动人心的好剧在创作上是相通的,都在情节推进、人物表达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手法上的精致、精细、精心。同时,从剧本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服化道摄录美,整个环节滴水不漏。”精品化的创作态度,才是抵抗得了时间的保鲜剂。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