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979 年左右,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北京电影学院 小礼堂,第一次看到《罗生门》。丛林中,人物微微屈膝地“矮身跑”,光线斑驳、闪烁……时隔近四十年,场景历历在目。我很喜欢这种影像和风格,喜欢凝重的色调,还有模糊而隐晦的不确定性。 我记住了这部经典电影以及导演黑泽明。
黑泽明,这个名字在中文里,幽暗又有光泽,包含着奇异的矛盾与果断。对我来说,它容易入脑,是一个具有画面感和节奏感的名字,本身就像电影般从暗里射出一束光。我不知道这是自己的特点,还是导演的职业习惯使然,我总是以画面的方式来构成记忆。 我的判断常常非理性,有时仅是一种带有偏见的直感。比如小津安二郎与黑泽明,假设把两个名字排在一起,我会对应联想起日本文化中的“菊与刀”,完全是感性的,也没有什么道理。我陆续看过黑泽明的其他作品,它们非常风格化,具有仪式感和令人费解的多义性,总是难以言说,又况味丰富。我最喜欢的,还是其中的《罗生门》和《影子武士》。
1990 年,我远距离见到黑泽明本人,是他在颁奖舞台上,我坐在下面的观众席里。黑泽明被授予终身成就奖,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人。当时全场起立,响起长时间的掌声。我的回忆里他的个子没有那么高,其实黑泽明身高有一米八几。 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记忆误差,也许因为他口气里的谦逊。黑泽明 说:“我觉得,我还没有弄懂电影;我真的认为,自己还没有抓住电影的本质。电影是很神奇的,但想抓住本质是非常困难的。我向你们保证,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电影。希望一路继续走下去, 我能弄清电影的本质,能配得上这个奖……”当翻译讲给我们听的时候,我觉得那是他作为一个长者的幽默;但我自己后来的从影经历,让我每当回想这句话,就能体会出更多的含义:“活到老、学到老”,以及天真、谦卑、勤奋与坚持。这句话,不是玩笑式的表达,它出自一个电影人的赤诚;与其说是个人品性上的谦虚,不如 说是对艺术创作的敬畏。
百年电影史,涌现过无数才华横溢的导演。他们基于各自的文化、信仰、历史、经验和爱好,用影像表达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如果选择一些带来重要影响的导演,作为电影发展过程的中轴,那么黑泽明无疑不能被忽略,他甚至持续影响着今天的创作。
Paul Anderer 先生以一本专著,来探讨黑泽明的《罗生门》, 书中也多处谈及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Paul Anderer 先生的著作中,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和有趣的发现,让我读来获益。比如他对“门”的意象诠释,比如黑泽明自传里被弯曲的记忆,比如亡兄的印记是如何在黑泽明的电影中与我们反复相遇,等等。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角度和知识。
我想,就像黑泽明所说的,电影对所有的电影人来说,同样是 一种终生的学习。它是梦,是黑暗中的光,是幻想、慰藉和照耀。
作者:张艺谋
编辑:柳青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