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江南小满天,樱桃烂熟海鱼鲜。一声布谷啼残雨,松影半帘山日悬。”二十四节气之小满即将到来。作为上海创新型公共文化品牌, “节气中国 诗意江南——长宁二十四节气非遗传承创新系列活动”今天下午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推出小满雅集,邀请市民听琴、学艺、插花、制画、赏食,打通五感体验初夏江南。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这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为小满写下的定义。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传说它是蚕神的生日。每到这一初夏时节,江南繁花似锦、气候温润、山水明艳,景色如诗如画。而在中国古代,与小满节气相关的风俗也极为丰富、趣味盎然。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著名的《陌上桑》讲述美人罗敷的故事,就和小满习俗有关。专家解析,古时妇人在这个时节采桑务蚕,《陌上桑》里描写的就是小满景致。
小满还临近吕洞宾的诞辰,江南一带流行“轧神仙”,所以此时的草木都有着特别好听的名字:万年青(千年蒀)、龙爪葱……“品兰会”等花市遍布街坊,号为“神仙花”。此外,古时帝王在立夏后、小满前行雨师之祭,民间则在小满时“动三车”“祭车神”,祈愿雨水充盈的同时,也不忘对水利灌溉的重视,这正是古人“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人生智慧。
此次小满雅集分为“节气之美”人文讲座和“匠心之韵”艺术体验两大板块。内场,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作家庞培、汗漫、庞余亮三人促膝共论“二十四节气和江南”,将古老时间里的“中国智慧”娓娓道来。 “小满,既是节气,又内涵着人生智慧。小满已至,盛夏可期。每到这一节气,总让我惊叹中国古人的深沉智慧。” 汗漫认为,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赋予我们气节和操守”。
庞培说,二十四节气就像中国文学史背面靠墙的一架编钟。中国古代的音乐、乐府、民歌、歌赋中,都充满了“立夏、惊蛰、清明、秋分”带来的自然灵感。
他介绍,二十四节气与江南别有因缘。“二十四节气分布图”正是整体完成于安徽淮南八公山区域。千百年来,伴随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往复,中国古人写下了大量关于四季流转诗意而精妙的诗句,构成了一部充满中国智慧的汉语版《追忆逝水年华》。“而小满节气,用一句古诗来形容就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所谓‘小满’,它就是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中国。”
场外的“匠心之韵”区域,上海市非遗传人郑玉霞则带领人们用应季的小满食材制作香气浓郁、令人垂涎的下沙烧麦。
“墨分五色,意蕴深长,如宋画。”这是冯骥才先生对樊继健琴音的评价。身为广陵古琴学会会长、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古琴演奏家樊继健在小满雅集上现场演奏《高山流水》、《广陵散》以及《普庵咒》,细腻深沉的琴音令人闻之忘俗。
初夏江南,繁花在野。90后版画师王盈为小满雅集特别创作了“绣球花”版画,蓝紫色的细碎花瓣团团簇拥,迎风摇曳中自有“小得盈满”的气质。人们在素白的纸张上争相拓印小满花语,而大自然的活力生机也随之传递。
“节气中国 诗意江南——二十四节气非遗传承创新系列活动”由上海长宁区文化局创建并主办,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平阁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是一档聚焦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深度发掘江南文化为核心的创新型公共文化活动,意在带领公众全方位体验节气之美,探寻江南文化的灵秀意境。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