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电影院不打烊——这则消息近来在上海的影迷群里刷了屏。
今天,有着90年历史的大光明电影院将正式试水24小时营业。87岁的国泰电影院也在首批不打烊的名单中,这栋老建筑里还开出了24小时文化智能咖啡馆,为聊聊电影、侃侃人生的你我他提供心灵休憩的驿站。
在更多专家眼里,24小时影院亮灯只是一个起点,若能运营良好,它所抵达的不仅是电影这张“上海文化”品牌金名片的又一次升值,还将是老牌影院以新业态融入无边夜色经济的一次尝试。
找到电影之城的“嗨”点,满足多层次观影需求
夜色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远去,夜色经济俨然成了国内各大城市挖潜消费的新增长空间。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给出了相对理想的发展模式:“夜色经济也是一座城市展现生活、文化的窗口。发展夜色经济,应当充分挖掘本地夜间的休闲资源,结合自身文化特点,让夜色经济与城市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
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电影院也在博物馆、剧场、书店之后,加入了上海深夜亮灯的行列——太多数据和现象早就印证了,上海是座名副其实的电影之城。2018年的城市观影人次,上海排名全球第二、亚洲第一;连续多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用世界影史佳片浇灌城市观众审美的种子;近年来,从上海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推出的艺术电影联盟,到上海首创的观影社交平台“大象点映”,各类平台用大师展、国别展的方式举办电影周,几乎填满了全年52周;更不消说,每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抢票盛况。
毫不夸张地说,电影是这座城市的“嗨”点之一。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郑大圣站在影迷立场,还提到了更为玄妙之处:分别始建于1928年和1930年的大光明和国泰都是邬达克的建筑作品,两座影院也都在漫长的时间里见证了各类电影大事件。夜色如水,到自带“岁月留声机”的老牌影院看午夜场,激荡出的火花也许超出观影本身。
记者获悉,大光明和国泰启动24小时营业后,将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影片供给。第一批进入通宵场的影片以正在上映的院线片为主,满足年轻观众对于夜生活的文化消费需求。此后,24小时影院将陆续加入国内外经典作品。若在某个午夜重温《假凤虚凰》《大李老李和小李》等当年在大光明掀起过剧烈反响的老电影,可以想见,又是一桩影迷盛会。
丰富运营业态,让消费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延展
“如果说仅是通宵场,那上海早在上世纪已尝试过了。24小时影院真正的魅力,还得看运营的业态是否足够新鲜、配套能否跟上。”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楼嘉军认为,从纯粹的电影文化消费到融入整个夜色经济,甚至成为新的商业机会,24小时影院“拼”的不仅是影院自身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更在乎相关城区整个消费链的状态。说白了,午夜场电影与周边商圈间能否无缝衔接,周边消费的深度和广度能否逐渐延展,都是24小时电影院成败的关键。
目前看来,区域位置是两家试水影院的突出优势。大光明电影院连着南京东路商圈、黄河路美食街,同时也落在大世界演艺中心圈内。位于淮海中路的国泰电影院和中高端的购物环境一步之遥,与文化广场、兰生大戏院、美琪大戏院的距离也都在闲庭信步可达处。从最接地气的市井烟火到世界一流品牌旗舰店,相关区域的夜色经济,可以是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部内涵,这些都为24小时影院的消费种子,提供了丰厚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与周边形成联动,电影院本身也在谋求消费上的“内循环”。从今天起,国泰电影院内24小时文化智能咖啡馆正式营业。记者在布置好的咖啡馆现场看到,电影文化与智能设计是此间特色——与世界影史佳片有关的书籍错落排开在陈列书架上,“人脸识别”智能开门技术则意在维护深夜运营的安全感与私密性。运营方米域CEO冯印陶透露,咖啡馆将不定期策划电影分享会等活动,将夜间消费与电影文化、咖啡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希望能用一个富有‘上海味’和‘潮流范’的空间,让人们领略不一样的城市魅力。”
作者:王彦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