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成长的见证者,城市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中共一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龙华烈士陵园、张闻天故居、霞飞路捕房旧址……这座“红色之城”在革命斗争历史中留下遍布各个角落的红色印记。如何用文学的方式串起这些地标,使其爆发更多“红色能量”?上海文学界积极践行“红色足迹——党的诞生地·上海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项目”,目前项目最新成果面世,“红色足迹”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出版,汇聚了78篇红色小故事,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让更多读者了解这座城市的荣光。
书中的故事从纵向上,主要涵盖中共建党时期和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横向上包括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工农运动、思想文化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隐蔽战线斗争等各领域。上海作家以高度热情投入其中,孙颙、叶辛、叶永烈、赵丽宏等著名作家领衔,一批专业作家、签约作家和青年网络作家加盟。创作者们融合历史与现实、倾注感动与情怀,以文学的手法去发掘、整理和写作这些故事,力求把一个个故事写得生动感人、新意迭出,合力打造建党故事红色文学创作的传播高地。
此次创作涉及题材,有的或许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有的则可能鲜为人知,但每个题材都经历了重新采访、研读新史料和精心写作的过程。比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他从浦东大地走来——记张闻天故居》聚焦张闻天故居,在他看来,这次创作对故事篇幅要求不长,但难度不小,在严谨真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有别于史料的文学故事。“书写红色故事,不能满足于对革命遗址的简单介绍,或流于单一的史料陈列,而是要作家沉下去,通过实地考察、专题采访和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在题材内容等方面尽可能进行再创造、再突破,使故事真实生动,感人至深。”作家程小莹说。
孙颙、叶永烈、赵丽宏则将分别聚焦中共中央档案文献库、中共一大会址、周恩来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等展开挖掘创作。“起点要高、切口要小、针对性强”,《历史的表情——周公馆纪事》作者赵丽宏力求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将红色故事融入时代大背景中,把建党精神与城市精神结合起来,把红色血脉与城市文脉结合起来。文中写道:周公馆在浓荫夹道的思南路上,这是一幢并不太惹人注目的楼房。但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一段雨雾弥漫的岁月中,这幢小楼曾经像一座航标灯,在黑暗中发出耀眼的光芒,给渴望光明的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红色足迹”第一辑
《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
上海作家协会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近百年来,红色历史在上海的演进,留下了无数珍贵财富。其中,遍布全市城乡街巷的400多个革命遗址,就是人们可以走进、触摸、体验的瑰宝。它们是印刻在红色丰碑上的一道道足迹,是树立在红色历程中的一个个座标,是深埋在红色记忆里的一条条脉络。“每个红色遗址,都蕴含着不止一段值得后人传诵久远的故事,这些故事无论情节平淡朴实还是奇崛不凡,都充满着信念与执着、坚韧与奋斗、艰辛与牺牲。在大力弘扬红色传统的当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的作家有责任和义务,用文学的手法去发掘、整理和写作这些故事,使人民群众通过文学阅读的途径,深入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亲沐先辈遗泽,获得深度启迪。”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说。
据悉,上海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项目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和上海市文物局指导,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重点围绕中共革命斗争历史的轨迹,创作总数约400篇故事,项目丛书预计2021年7月前推出全部四辑,以红色故事集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
<<<<延伸阅读
围绕红色文化的传播,上海学界也联手出版界积极探索。日前,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委新思想讲师团成员齐卫平亮相学习读书会,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基础和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等方面,为现场读者带来了一堂深入浅出的党课。
如何深刻认识和理解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齐卫平从三个层面一一道来。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以往政党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在指导理论上,中国共产党先后五次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加深认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思想,任何具有影响力的思想都是时代催生的,不会一蹴而就。齐卫平谈到,一定要立足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创新实践,此外也不能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概括的酝酿这两个重要条件。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