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予人以充实,给人品位与气质。但更要读好书,善选择,勤思考,读了要学以致用。”今天,叶辛文学馆重装亮相,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与读者分享创作经验,展开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讲座”。
文学记忆乡愁,文学熔铸文化之魂。文学馆坐落上海浦东新区书院镇东方葵园院内,进入月洞门,墙面上陈列着《蹉跎岁月》《孽债》等叶辛部分代表作。再移步往前,就会看到文学馆门口摘自《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里的一段文字:“我和叶辛同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一辈。他讲到的一些体会和心态,像开始见到农村、农民的那种感受,我是很能理解的。他是在贵州插队,我是在陕北黄土高原。当时我们有这样的经历,也看到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活生生的,我觉得写这些东西才是真实的生活。”
如今新馆共设六个功能区,全方位展示了叶辛从普通知青成长为作家的“长跑”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创作成就。2016年开馆后,文学馆不断用现代元素和个性细节诠释着一种特别的文化符号,馆外休闲区几个耳脉造型的茶座,手机扫一扫二维码,立刻播放出作品音频版。
“文学让人永葆青春,与时代同行是作家的担当。多年来我感受到时代给予的馈赠,也希望用文字把这些传递给更多读者,让年轻一代珍惜当下的生活。”叶辛对有着“美丽乡村”称号的书院镇深怀感情,一座文学馆成为他对乡土记忆和土地情感别致的书院表达,也寄托着书院镇对乡愁文化的守护。文学馆重新开馆后,将举办作家讲座、文学论坛、文学诵读等阅读活动,利用文学馆的影响力把来自上海、浦东、书院的文学爱好者集聚到平台上来。文学馆也将举办一些中小学生参与的文学活动,激发更多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每当回想起今年十月现场见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天安门阅兵式,叶辛仍心潮澎湃。他与茅善玉、廖昌永、吴京等共计15位文艺界代表齐聚“中华文化”方阵彩车。出生于1949年10月的叶辛,与共和国同龄,也是“中华文化”方阵彩车上最年长的代表。“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又骄傲又感动,约10万人的人海和花海汇聚,醒目的中国红元素令人振奋,场面用山呼海啸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每一声欢呼和喝彩中都饱含着对祖国壮丽70年的热爱与自豪。”
这份对祖国、对故土、对人民的热爱,正延续流淌在这位上海作家的心间。
一路与祖国同行,叶辛的个人命运与时代轨迹紧密交织。40多年来笔耕不辍,叶辛出版了《蹉跎岁月》《华都》《客过亭》《圆圆魂》《古今海龙屯》《上海传》《上海·恋》等几十部作品,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热播后,曾引起全国轰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叶辛曾出版散文集《我和共和国》,今年又捧出新长篇《五姐妹》,以五个同时代女性的故事折射中国动天撼地七十年。
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红色之城”上海留下遍布全城的革命遗址,为红色文化书写输送了大量灵感和素材。叶辛告诉记者,这座城市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文学界要肩负起发掘书写红色印记的使命担当,不仅要追踪寻访遗址,还要梳理清楚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足迹。他和一批沪上作家共同参与的“红色足迹——党的诞生地·上海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项目”新近出版第一辑最新成果《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其中《他从浦东大地走来——记张闻天故居》正是叶辛多次实地考察、专题采访后完成的红色故事,没有满足于对人物的简单介绍,或流于单一史料陈列,而是尽可能沉下去,打动更多读者。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