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申城凭借蓬勃的艺术氛围迎来“高光时刻”。今天,上海再添地标性美术馆——程十发美术馆历时三年筹备建设正式开馆,它所筑起的,是展示、研究、推广海派艺术的重要平台。
上个月,申城刚刚举办了首个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多达百余场艺术展示、交易活动吸引全世界的藏家、艺术爱好者等竞相前来。事实上,上海迸发艺术活力不是这一时。最近有外媒断言,上海正在改变世界艺术格局。这样的趋势得以形成,与这座城市多年来积蓄的艺术能量紧密相连。
在业内看来,目前成规模的美术馆以及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展,使得上海拥有了成为世界艺术之都、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绝佳先决条件。“近年来上海不断扩容的美术馆版图,优化了艺术品交易落地的载体资源,通过联动的艺术展览等活动积聚交易人气,对于上海打响文化品牌,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创造了基础条件。”艺术学博士、上海社科院青年学者王韧告诉记者。
上海的美术馆生态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共有美术馆81家——这个数字在全国首屈一指,全球排名也名列前茅。2018年这一年,上海众多美术馆共举办展览992场,接待观众677万,较上年度上涨10%,相较2010年,则翻了四五倍;其中,在旺季的第四季度,平均每天有四场美术展开幕。从2012年世博园最为精华的展馆转身成艺术殿堂,到2018年推出首个省级美术馆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再到最近申城美术馆迎来跨国合作热潮,如西岸美术馆牵手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余德耀美术馆牵手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卡塔尔博物馆群……上海近年来创造了全国美术馆事业发展的城市样本,艺术在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而这与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开放襟怀是紧密相连的,为其对标国际书写生动注脚。
程十发美术馆
扩容的版图背后,是艺术于城市日益增加的分量
上海蒸蒸日上、丰富多元美术馆生态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合理布局到自然生长的过程,与有序的政府引导、良好的经济生态密不可分。
这座城市美术馆跨越式发展的拐点,从2012年开始。
“后世博”时代,上海市政府将最为精华的世博遗产留给了艺术,背后是对于文化艺术的大战略与大布局。2012年,原上海世博会的两座重要场馆完成了面向艺术的华丽转身。上海美术馆搬到浦东的原世博会中国馆,成为中华艺术宫,展览面积扩大到6.4万平方米,是之前的十倍,这样的变化简直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与之一江之隔的原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新起点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大陆首家公立当代艺术馆,原本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上海双年展此后亦移师至此。日后这两家地标式公立美术馆始终是上海极具人气的艺术目的地,平均每天接待上万人次观众。
也是在那一年,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项目启动,当年签约落户的,就有龙美术馆(西岸馆)与余德耀美术馆这两座堪称“国际样本”的私立美术馆。
中华艺术宫
党的十八大以来,申城的美术馆建设步伐更如拧紧了发条一般。
一方面,上海全面布局、持续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每一座大型公立美术馆的新增,都有着高屋建瓴的考量,丰满着这座城市的艺术格局。例如,位于延安西路凯旋路的刘海粟美术馆新馆2016年对外开放,增添助力青年艺术发展的平台,为申城新生代艺术的孵化注入动力;今天启幕的程十发美术馆,将成为海派美术传承的基地;小陆家嘴最后一块黄金宝地被规划为浦东美术馆,已与英国泰特美术馆签订合作协议,将以引进国际展览作为立馆特色之一,预计2021年年中开幕。
另一方面,申城的民营美术馆建设最近几年同样迎来春天。上海现有的众多美术馆中,四分之三为民营美术馆,它们与公立美术馆比翼齐飞、不可或缺。被誉为“会跳舞的房子”的复星艺术中心,国内首家“夜间美术馆”昊美术馆,与书店一起构成复合文化空间的明珠美术馆,粮仓变身而来的艺仓美术馆,拥有拉风的螺旋上升长廊的宝龙美术馆……给人们留下惊艳印象的这些民营美术馆,都是最近几年涌现出的。特别值得一书的,是徐汇滨江的“美术馆大道”,短短几年间,吸引西岸艺术中心、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油罐艺术中心、西岸美术馆等一大批美术展馆“抢滩”入驻,形成了一个蔚为亮眼的艺术群落。
如今漫步申城,转角便能遇见美术馆。除了大型综合类美术馆,还有很多小而精的特色美术馆星罗棋布,在云间、水间、街巷间,也在远郊地区,无论数量还是门类,都可谓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刘海粟美术馆
人们真切感受到浓烈艺术氛围、澎湃文化活力
申城美术馆生态的变迁,看得见的是版图的扩容,看不见的是美育的播洒。
在这座城市,相继落成、各美其美的艺术展陈空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城市里有着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需求的人们,一头连着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由此催生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越来越多当红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选择上海举办艺展,甚至是举办中国首展乃至全球首展,上海的观众也因而拥有了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
且看近期亮相申城的艺术展览中,就有不少引人注目的首展。上个月揭幕的西岸美术馆,开启与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签署的为期五年的展陈合作,这是蓬皮杜在亚洲的首个合作项目。来自蓬皮杜的近百位世界顶尖艺术家的名作汇聚在首个常设展“时间的形态”中,在国内首次系统检视现当代艺术发展路径。前不久明珠美术馆迎来的是维克多·雨果在中国最大规模的首展“天才的内心”,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籍、书信手稿、室内装饰等在内的200余件雨果创作及相关作品,带领人们探讨文学与艺术的跨界、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西岸美术馆
与此同时,艺术审美在这座城市的普及与抵达也变得日益通畅。公共教育活动已成为美术馆核心职能之一。2018年一年,申城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共举办公共教育活动3338场,包括讲座、放映、导览、儿童美育、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活动场地也从馆内辐射到馆外的中小学校、高校、公园、社区等。夜场也渐渐成为不少美术馆不约而同的选择,这在全国开了先河。刘海粟美术馆每周三将开放时间延长至21时,除了观展,观众还可参与特别开辟的公教活动“海粟讲堂”。
这些年,当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敞开的美术馆为人们增添了一种文化休闲的可能,上海突出的艺术发展成就,以及浓烈的艺术氛围、澎湃的文化活力,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作者:范昕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