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历史内涵生动,红色资源丰富,如何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推进“三史”的开发利用与宣传普及?
沪上社科史志界在“三史”主题中大有可为。今天,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三史”讲堂在社科会堂揭幕并举办首讲。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以《学习三史 解读上海城市品格》为主题,回顾了70年间上海由计划经济时代负重前行到改革开放后勇立潮头不断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上海襟江带海、腹地广阔的自然禀赋以及两大租界、一市三治的近代开放制度等城市品格的形成要素。
“从近代以来,我们国家每遇到困难,每遇到重要使命的时候,都会想到上海,都会想到上海在担当使命当中的作用。”熊月之谈到,上海的城市性格也在历史沧桑与文明激荡中,淬炼升华。
而在社会结构、社会基础方面,熊月之强调了移民人口、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三大组成。“从移民人口来讲,近代上海是80%以上人来自全国各地,五方杂处的人口机构特征,恰恰也是上海的人力优势。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当然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上海1920年以前就是中国工人阶级人数最多最集中的,30多万人,全国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跟上海相比。”
上海多年来在工业中心和科创中心两个维度上具备哪些优势?熊月之用一组数据细细道来:1949年中国城市化率只有10%,全国人均国民收入66块人民币,全中国人均寿命只有36岁,劳动人民普遍吃不饱,穿不暖。“但全中国当时上海的技术最好,所以中央将上海定位为工业中心,于是,上海就从商业工业并重,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到1962年,上海共有220个生产门类,占全国256个的86%,除了采矿工业之外,上海基本齐备。1965年上海工业年生产能力在全国占很大比重,钢占五分之一,钢材、机床、棉纱均占四分之一,缝纫机占三分之二,手表占十分之九。计划经济时代,上海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占全国六分之一以外,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外贸出口占全国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上海当时也是全中国的科创中心,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6000千瓦燃气轮机、1.2万吨水压机、20万倍大型电子显微镜、人工合成胰岛素、研制导弹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熊月之以万吨水压机为例说,这种水压机是世界上最高一级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当时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制造,各国拥有总量不足20台。“毛泽东主席曾询问上海能不能造,上海答应能,最后由江南造船厂承担下来。制造这种设备,必须具有特重型铸压、加工、起重运输等技术装备与能力,但这些条件上海都不具备,上海技术人员与工人迎难而上,群策群力,艰苦奋斗,逐一解决难题。1962年6月终获成功。这台水压机能锻造几十吨重的高级合金钢锭。它的试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英国、西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后,第五个拥有制造万吨级以上大型锻压设备技术和能力的国家。
“以前我们不知道,其实导弹也是上海人参与研制的,南汇以前有个导弹的研究基地。”他谈到,1958年中央将这一任务交给上海,上海调集精兵强将,精心规划,精心研究,精心制造,一年不到就研制成功T-5有控制火箭结构产品,迈出研制火箭的第一步。邓小平看了产品以后,高度赞扬上海非凡成就,连声说:“不错不错!”上海科技人员再接再厉,1960年在南汇芦潮港将火箭送上蓝天。
说到轻工业产品方面,上海更是全国优秀品牌最为集中的城市——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宝石花牌手表、培罗蒙西装,英雄100型金笔、红双喜乒乓球,都是全国同类产品中的翘楚,其中的“三转一响”是无数家庭子女嫁娶时的时尚用品。
1958年上海手表厂生产出上海牌手表1.36万只。试销的第一天,100只手表一开门就被抢购一空,一个上午办理预售登记的就超过1000人。周恩来总理听到上海牌手表问世消息,无限欣喜,按120元市场价买了一块,说“我给他们做广告!”从此一直带在手上,现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一组数据对比尤其能说明问题——解放初期,上海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人均期望寿命不到40岁,人均绿化面积只有“一双鞋”大小。到了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万元,人均期望寿命为83.63岁,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位36.7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8.2平方米。已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优质文化供给,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
不拒细流,方为江海,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因具有集聚-竞争-分工-创新-进步的自我增益模式,上海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他如是总结。
“我们要创造性开发利用方志资源,集上海社科界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发挥二轮志书180余家承编单位力量,讲好三史。”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介绍,目前沪上已开展两轮地方志编纂,首轮编纂了22部区县志、110部专业志及1部10册46卷《上海通志》,主要记述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明年收官的二轮志书共有24部区县志、53部专志和143部市志,记述内容主要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属于改革开放史范畴。两轮志书横陈百业、纵述史实,内容包罗万象,基本涵盖了上海的各行各业、各单位、各部门,体量宏大,史料丰富。
“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同时,上海科研院校集聚,知名专家云集,学术社团众多。三史讲堂要将红色文化、专家优势和学会平台等资源充分整合,形成强大研究合力,打造成上海社科界的公共文化平台和知名学术活动品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说。
据悉,“三史”讲堂由市地方史志学会、市党史学会、市档案学会、市年鉴学会、市历史学会和市文史资料研究会等6家学会联合承办,将精选讲堂选题和授课专家,体现知识性和权威性,推广普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多媒体形式走进课堂、企业、社区,成为市民爱听爱看的学习资源。
作者:许旸
图片:袁婧 摄 主讲人供图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