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大剧场的四场演出票不到一小时就一抢而空,5万多人次观众在线观看首场演出直播……青春版音乐剧《蝶》今晚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拉开演出大幕,复现了12年前首版演出的盛况。22位上视表演艺术学院视觉德稻实验班2016级的学生化身“蝶人”,用青春活力为观众演绎唯美故事和动人旋律。
当梁山伯与祝英台突出烈火重围,涅槃重生,不少观众都深受感动,爆发热烈的掌声。“青春版最大的看点,就是这些‘蝶人’是我的学生,他们的青春赋予这部剧全新的色彩。”著名音乐剧制作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李盾自豪地说。
“2007年《蝶》在保利剧院首演之前,合成了一百天,而这次我们只合成了三天。没有当时的布景和灯光,尽量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光芒,尽可能地把他们的才华裸露出来。”为了重新制作《蝶》,李盾的眼睛一直在充血,昨天差点昏倒在观众席里。对他而言,《蝶》是“用生命做成”的此生最爱,演出制作可以从简,却要保持敬畏之心,不能造次。
2007年,他力邀三宝、关山和《巴黎圣母院》主创团队等中外艺术家联手打造了这部中国现代音乐剧的鸿篇巨制。取材于中国爱情经典《梁祝》,天生具有中国文化的基因,而“蝶人”等原创元素,为剧情加入了更多魔幻色彩。
“十年前我结识了李盾,《蝶》是非常优秀的音乐剧。”韩国音乐剧协会理事长刘嬉声表示,《蝶》在中国和全世界都享有盛名。12年后全球巡演回归的《蝶》,又由李盾亲自召集首版主演团队,来共同指导他的学生致敬经典,让《蝶》再度于上海蹁跹飞舞,演出因此颇受关注。
“首版《蝶》所拥有的国际化制作团队及专业演员,在制作青春版的过程中,转变成了我们的教学团队,如首版《蝶》的演员张晓冬,担任了青春版的表演指导,‘老酒鬼’的饰演者胡矿给学生们进行了专业的声乐指导。这种身份的转变,可以把专业演员在音乐剧行业一线的丰富经验,以及舞台上收获的点点滴滴,身体力行地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上视表演艺术学院副院长乔迁表示,李盾在教学和制作此版《蝶》的过程中,将优质编舞、声乐、灯光、化妆、导演等资源引入学校教学体系,为将来更多美丽的音乐剧在校园舞台孵化奠定了基础。
李盾则坦言,音乐剧制作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并非轻而易举,人才培育和音乐剧制作同样需要长期的磨合与成长过程。“2016届是我第一届招的学生,之前没有做过教育,只跟成熟演员打交道。这四年实际上头两年很痛苦,撕心裂肺,后两年才慢慢有幸福感。现在,所有的孩子们让我感动,因为他们真的是站在(舞台)那里。我对(音乐剧)教育的想法就是先种一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成长,要给它时间、养分、关爱和相互的理解沟通。”
当前,我国音乐剧市场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行业和市场对从业人员更高的素质要求。作为工业体系下的产物,音乐剧表演不同于其他专业,它必须走出校园,完全面向市场,需要汇聚一批高素质的音乐剧人才在更专业的体系下成长锻炼,为其提供保障。
“音乐剧演员必须在舞台上实践,而且尽早地去实践。在伦敦西区也好,纽约百老汇也好,制作人和学校就是这么合作的。”李盾说,在他的设计引领下,上视以“大师课程”为基础,以国际工作坊为依托,聘请了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日本四季剧团、韩国首尔艺术大学等世界级音乐剧教育专家进行音乐、舞蹈和表演课程的集中授课,国内教学团队则由舞蹈家黄豆豆担纲舞蹈指导。与此同时,以“剧目制”牵头,也让学生不断参与从经典百老汇剧目片段到原创音乐剧的整剧创作排演,为中国音乐剧未来新力量升起带来更多可能。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