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原本不可能走在一起的男女,却一前一后行走在上海街头。女的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男的随后,刻意跟她保持一段距离。
1950年初秋,金风乍起,法国梧桐宽大的树叶开始飘零,落在用碎石块铺成的弹硌路面上。这条马路早年属于法租界,名唤贝勒路。那是在 1906年,法租界工部局以法国远东舰队司令贝勒的名字给这条马路命名。那时候,贝勒路是一条荒僻的路,路边稀稀拉拉有着几十幢低矮的平房,马路南段两侧是一大片农田。法国人在马路两侧的种上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这条马路渐渐有了来来往往的行人和黄包车,一大片用青砖镶着红砖砌成的石库门房子平地而起,使这里成为上海闹中取静的新兴住宅区。从 1943年8月1日起,上海撤销了租界,贝勒路也随之改名,以湖北省黄陂县县名命名,改称“黄陂南路”。
那女的一身蓝布衣裤,一头直梳短发,最普通的打扮。然而,那精心修剪过的一弯秀眉,那双秋水寒星般的眼睛,风韵犹存,看得出此人曾经沧桑,非等闲之 辈。
那男的已过而立之年,穿一身蓝色干部服,上衣口袋别着一支黑色自来水笔。他在出门前匆匆脱下了军装,摘掉了胸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符号,但是脚上依旧穿着军人草绿色“解放鞋”。瘦削的他,戴一副近视眼镜,举手投足斯斯文文,倒是一派知识分子风度。
此人姓沈名之瑜,就连他的子女也姓沈。其实他原姓茹,名志成。他的胞妹茹志鹃后来成了中国的名作家。他本是画家刘海粟的门徒,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助教。后来投笔从戎,在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沈之瑜。1949年他在陈毅将军统帅之下,进军大上海,成为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干部。
他怎么有闲情逸致跟一个女人到黄陂南路“荡马路”?
那是几天前,他接到电话:“到建设大楼来一趟!”
位于上海福州路、江西中路交叉口的 17层的建设大楼,原本是中国建设银行大楼,新中国成立之后,那里成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办公大楼。那时候,只要一说去建设大楼,便知是去中共上海市委。
沈之瑜穿一身军装,奉命来到建设大楼,步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办公室,“秦上校”接待了他。署名“秦上校”的军事评论常见于报刊,不知内情的人以为他必定是军人,其实他是笔杆子一个,名叫姚溱,当时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见到沈之瑜来了,姚溱敲了敲隔壁办公室的门,用南通口音喊了声:“小杨,你来一下。”于是,一位身穿白色长袖衬衫的小伙子应声而来。
小伙子戴一副无色透明塑料框的近视眼镜,眉清目秀,年方24岁。他叫杨重光,虽说比沈之瑜整整小了十岁,1946年入党,却懂俄、英、法文,眼下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
姚溱向沈之瑜和杨重光传达了上海市长陈毅的重要指示:“明年——195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30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诞生的。中共一大究竟在上海哪里召开?寻找中共一大会址的任务,就交给你俩去完成。”
上海,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马路,多达 4000多条。茫茫大上海,到哪里寻找中共一大会址呢?姚溱只说了一个大致的范围,那就是当年的法租界。沈之瑜是老上海,说道:“光是法租界,也大得很,法租界的主干道霞飞路(即淮海路)横穿上海东西,街道两侧千家万户。”
姚溱笑道:“你别着急,我给你一把‘钥匙’!市公安局局长扬帆同志跟我说过,他可以请由他管控的周佛海老婆杨淑慧帮助你们寻找,让她戴罪立功!”
周佛海老婆怎么成了“钥匙”?原来,周佛海后来虽然成了大汉奸,当年却是中共一大代表,杨淑慧那时候20岁,正与周佛海热恋,曾经去过中共一大开会的地方。
沈之瑜和杨重光接受这一重要任务之后,各自着手从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
杨重光后来回忆说:“我当时一点办法都没有,只有把市委宣传部所有积存的党的出版物翻一个遍。从党内刊物中,我发现萧三曾写过一篇文章,说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上海原法租界贝勒路博文女校召开的。”杨重光所说的,就是萧三著《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一书。据此,杨重光以为,中共一大会址在“贝勒路博文女校”。
周佛海是一个笔头甚勤的人。沈之瑜从周佛海的回忆录《往矣集》里查到重要线索:“我和毛泽东等三四人,住在贝勒路附近的博文女校楼上。当时学生放了暑假,所以我们租住。没有床。我们都在楼板上打地铺。伙食,当然是吃包饭。在贝勒路李汉俊家,每晚开会。”依据周佛海的回忆,博文女校是中共一大代表住宿之处,而开会在“贝勒路李汉俊家”。
于是,沈之瑜和杨重光做了分工,双管齐下:沈之瑜负责寻找“贝勒路李汉俊家”,而杨重光负责寻找博文女校。
沈之瑜在杨淑慧陪同下,漫步在黄坡南路。眼下的黄坡南路,与三十年前的贝勒路相比,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杨淑慧回忆说:“当时李家门前沿马路一片荒凉,大门对面有一片菜地,他们家里进出是走后门的。现在鳞次栉比都是房子了,昔日的影子也没有了。”杨淑慧与沈之瑜在黄坡南路徘徊,无法找到李公馆。
杨淑慧对沈之瑜深表歉意。此后她独自踯躅于黄坡南路,细细观察一幢幢石库门房子。这时,杨重光那里传出捷报,在黄坡南路附近的太仓路(当年以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名字命名为白尔路)找到了博文女校。因为博文女校毕竟是一所学校,目标大,容易找到。
杨淑慧凭借依稀的印象,在黄陂南路与兴业路的交叉口,亦即当年的贝勒路与望志路的交叉口,对一家横写着“恒昌福面坊”大字招牌的房子,凝视良久,觉得很像当年李汉俊家。不过,当年的房子是青砖中镶着红砖,而如今却是白粉墙,旁边还写着一个四块床板那么大的“酱”字,这是她从未见过的。房前是一个菜摊。在贝勒路上反反复复逡巡,她唯觉得此处与记忆印象相似。
杨淑慧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了沈之瑜。通过沈之瑜走访“恒昌福面坊”老板董正昌,终于确认那里就是李公馆,就是中共一大会址。
作者:叶永烈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李婷
*本文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