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中绿地靠近成都北路口有两排石库门房子,灰色墙砖,浅灰色石库门框,黑色大门,门上有红砖雕刻的装饰,现在可以看到沿马路那排房子的墙上有“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铭牌,在中共二大会址的后面才是“平民女校”。当然,中共二大会址本来并不靠近马路,在其前面应该还有几排房子的。现在能够理解李达当时住在这里,将这里作为早期共产党活动地的地理优势,隐蔽性当然也是一个因素,这其实是弄堂的中间部分,四通八达。
前后两排房子连接的弄口现在有“辅德里”石牌,但以前里弄牌铭并不在这里。现在前后弄堂都没有了,只有这两排房子。中共二大会址后面弄内的一个石库门洞边汉白玉的“平民女校”铭牌镶嵌在灰砖墙上:“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平民女校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 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布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立。”
原来,这里曾经是风云际会的地方。
1922年初,辅德里42号的这座二楼二底的石库门房子突然来了许多年轻女孩。说是女孩,有的却已经30岁左右了,甚至还带着孩子;而有的又只有12岁或13岁的样子,她们不仅年龄差距大,看得出来各人家庭背景和文化程度也不一样,而且口音也是天南海北的——如果有人注意过当时的报纸,当能知道,这里是一所女子学校——1922年2月6日《民国日报》上刊有上海“平民女校”的招生简章。
跟随李大钊和陈愚生到上海的秦德君,1921年时年仅16岁,她听从李大钊的安排,先到虹口附近的袜厂交了李大钊给她的30元押金作保,当上了袜厂学徒,她的任务是学好了织袜本领后去“平民女校”教学生织袜。当时李达他们设想,学生劳动所得,可以作学校运转资金。这大约也算是参加了“平民女校”的筹备工作了。她高兴自己这个黄毛丫头有了工作,可以自食其力了。在新思潮的鼓动下,秦德君像飞出笼子的小鸟,自由地到处飞翔。在学校筹备期间,秦德君又去重庆宣传新思想,宣传妇女解放,剪发放足。有一次,她替人剪发,将别人耳垂剪破,被剪破耳垂的人也不以为意,还很兴奋地说:“为新潮流,流血了。”
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就是引领新潮流的,他在宣言中说:“女子问题,实离不开社会主义。”他指出妇女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经济不独立;因为经济不独立,造成了妇女人格不独立。妇女要独立,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男女都要工作,妇女不附属于父或夫,妇女们必须加紧自身的解放运动,才有力量参加政治革命。并号召说:“被轻视的中国妇女们!你们要参加革命,你们要在参加革命运动中,极力要求在身体上精神上解放你们自己,解放你们数千年来被人轻视侮辱、被人束缚的一切锁链。”李达发表的《女子解放论》,也提出妇女解放的七个条件:男女共同教育;婚姻制度之改善;女子精神的独立;女子经济的独立;男女普通选举之实行;家庭恶习之废止;娼妓之禁绝。
在旧制度的压迫下,那些接受了新思想的女性,纷纷集结到“平民女校”的旗帜下来。王会悟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就接受了新思想,带头砸菩萨,宣传放小脚,提出要解放童养媳,还提出要解放丫头的口号。女师预科毕业后王会悟就自己办学了。后以学生联合会全国总会的名义从嘉兴到上海,与上海的学生联合会联络。上海的学联又将她介绍给女界联合会(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是一个合法的进步妇女团体,于1919年由黄兴夫人黄(徐)宗汉、博文女校校长李果、程孝福等人发起成立。会所设在博文女校。该会成立后,曾组织女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和声援福州惨案的斗争,大力宣传爱国思想)。女界联合会的黄宗汉见到志同道合的王会悟,高兴极了,因黄的助手患肺病刚去世,黄正缺人手。王会悟的加入,使女界联合会的工作又能开展了。
这时,在陈独秀的撮合下,李达和王会悟结婚了。在陈独秀家里,由陈独秀的夫人高君曼烧了几个菜,大家一起吃了顿饭,就算是婚礼了。结了婚的王会悟与李达一起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1921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有许多工作待展开,共产党需要一个培养妇女干部的处所,王会悟就在自己住所(中共二大会址所在地)的斜对面凑了50元租下了这座房子。李达将其命名为“平民女校”。
开始时,平民女校并没有对外招生,也没有挂牌子,这幢房子用来接待来上海的各地支部工作的同志及其家眷,直到1922年初才在报上登了招生启事,正式招生。
出生于四川的王剑虹,受到很早就加入同盟会,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受担任过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秘书的父亲的影响,在心底里种下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进步的父亲主张男女平等,首先从自家做起,早早就送小剑虹进私塾,接受启蒙。后来又读龙潭高等小学堂。小学毕业,王剑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邻近的湖南省桃源县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与丁玲成为同学。在丁玲的印象中,此时的王剑虹“好像非常严肃,昂首出入,目不旁视”,“但她有一双智慧、犀锐、坚定的眼睛,常常引得我悄悄注意她,觉得她大概是一个比较不庸俗、有思想的同学吧”。
为了追求新知,1920年春天,王剑虹决定随父到上海求学。可是当时上海的读书费用很高,王家经济捉襟见肘。因此,通过国民党元老谢持介绍,王剑虹先到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做临时文字工作。正是在这里,王剑虹通过王会悟的关系,进入“平民女校”学习,并结识了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成为中共早期妇女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后来是瞿秋白的夫人)。
再说丁玲。据说丁玲离开湖南老家有一个目的——逃婚。那时的旧制,有养女还舅的风俗,外祖母见她和舅舅家的表哥玩儿得挺好,就给他们订了娃娃亲。丁玲17岁的时候,舅舅就要她和表哥结婚,丁玲不仅不从,还在《常德民国日报》上写文章,控诉舅舅以及舅舅所代表的旧乡绅们的封建落后思想和对女性压制奴役的罪行。此事成为当时常德地区的热点新闻。因父亲去世,母亲带她回了娘家(舅舅家),多年来一直住在舅舅家的丁玲,此时实在住不下去了——好在,桃源县第二女子师范时的同学王剑虹来“搭救”她了。据丁玲回忆,是王剑虹特意到湖南一趟,向她介绍了上海的这所具有进步思想的学校。于是,丁玲从湖南来到上海,进入上海“平民女校”学习——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现在,这所房子成了纪念馆。进大门后是天井,然后就是客堂间了。客堂间是展厅,史实在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非常重视妇女解放和妇女运动,为了培养妇女干部,1921年10月陈独秀和李达着手创办“平民女校”。1922年2月,“平民女校”正式开办,其宗旨为“养成妇运人才,开展妇运工作”。“平民女校”是中共创办的一所妇女工读学校,也是最早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意义还体现了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批妇女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独立、追求自由和真理的勇气和精神。
展厅里有李大钊致同盟会会员吴弱男女士的信:“暗沈沈的女界,须君出来作个明星,贤母良妻主义么?只能改进一个家庭,妇女参政运动么?只能造成几个女英雄……”有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有《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陈独秀在《独秀文存》中说,“惟希望新成立的平民女校做一个风雨晦暝中的晨鸡”。“平民女校”的负责人是李达、王会悟、蔡和森、向警予。办“平民女校”,一为无力求学的女子设工作部,替伊们介绍工作,使取得工资维持自己的生活,实行工读互助;二为年长失学的女子设专班教授,务使于最短时间,灌输最多知识;三为一般不愿受机械的教育的女子设专班教授,使能自由完成个性。教师有陈独秀(教社会学)、邵力子(教国文)、沈雁冰(教英文)、沈泽民(教英文)、陈望道(教作文)、周寿昌(教物理化学)、范寿康(教教育学)、张秋人(教英语)、柯庆施(教算术)、李达也执教数学,刘少奇、张太雷、恽代英等来学校作演讲讲座……
1922年秋,应毛泽东之邀,李达赴湖南自修大学任教,“平民女校”由蔡和森和向警予负责,年底因缺乏经费停办。
作者:朱蕊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磊
*本文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