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本是节后“复工”第一天,由于疫情关系,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延期上班。然而有一群演艺人,从小年夜开始一直在一线奋战至今。原来,尽管剧场演出取消,但围绕停演公告、退票的工作还在继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文艺演出都提供了线上退票渠道,但为防止观众漏看,仍开通服务热线并安排员工在剧场现场告知前往的观众。而在这群奋战在一线的演艺人中,有这样四位上海京剧院票房工作人员“向前一步”,为通知观众取消演出,在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两天拨打了1000多个电话,一位位向购票观众通知演出取消和退票事宜。
小年夜23日深夜23点,上海京剧院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发布了大年初一、初二三场演出取消的消息。台前的演员可以稍稍喘口气,可幕后的“公告退票战役”才刚刚打响。距离演出大年初一下午一点半的《新春京剧演唱会》只有不到40个小时,尽管疫情当前,很多人自觉减少外出活动,可仅仅发一张“公告”绝不是万事大吉。
要知道,每到农历春节,京剧院总是汇集老中青三代京剧明星齐齐亮相,对于资深戏迷来说都是翘首以盼的演出“年夜饭”固定菜式,心情上首先难以接受。加之演出时间临近,如若没有看到公告,大批聚集在剧场门口,无论对于疫情传播还是观众体验都十分不利。
最终票务团队做出决定——打电话!将每一位预留联系电话的观众一个个通知到。
都是信息时代了,“打电话”这个动作在很多人看来有些“老土”。群发短信、微信公告就能解决的事情,何必动用电话这种“低效”的工具。可对于长期服务于戏曲观众的剧场人眼里,“低效”反而是“高效”。隶属于上海京剧院的天蟾逸夫舞台总经理潘熠文告诉记者,一来戏曲观众年龄偏大,不常上网,有可能错过网络发布的公告。二来一些观众对于线上退票操作不放心,总想到现场跑一趟。疫情当前,为了减少观众“多跑一趟”的风险,打电话一个个通知到,剧场人也才放心。
所以,京剧院一方面剧场票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到现场咨询退票的观众,一方面开始了工作量浩大的“打电话”工程。
说是工程一点也不夸张。由于春节外出本就人手紧张,为获得观众信任还需要通过固定的热线电话拨打。所以一共三台电话座机,四个工作人员轮番上阵,加之大年初一的演出迫在眉睫,年三十一天至少要完成第一场演出观众的“通知全覆盖”。
年三十的早九点,黄文飞就和他的同事们开动了。分组、查重,粗略统计下来,每个人要拨打近两百个电话。可别以为这电话打过去,就是机械地通知观众演出取消、如何退票这么简单。简单的问候,取消演出的情绪安抚,适当的防疫知识普及,都有可能出现在他们的对话里。
此外,他们还碰到一些特殊情况。有的电话拨过去,竟然是酒店前台。原来很多外地或者海外来的观众,原本将观看京剧演出作为自己旅行的一项“节目”。还有的“老外”自行订票,一个电话拨过去,英文口语并不精通的黄文飞,也只得硬着头皮与对方沟通。
面对一时联系不上的观众,小伙子也没放弃,第一天拨打两遍,标选出来再交由第二天的同事继续追打。既然决定要无死角覆盖,就尽自己所能负责到底。
信任与感动是相互的,黄文飞感慨,对于疫情影响下的演出取消,绝大多数观众不仅表示理解,还会叮嘱身在一线的他们当心身体。而在京剧院的微信公众号下,有观众留言“我是蓝天老师的戏迷,也是上京的支持者,有两张1月26日(初二)的戏票,我想不用退了,用这份小心意支持上京防控疫情的工作,从我做起,共渡难关。”还有的观众提醒:“我是以优惠价八折买的票,退票时记得不要多退钱。”潘熠文感慨:“我们的观众太可爱了,其实我们后台都看得到售价金额。”
而另一边,上海京剧院位于天钥桥路的票务点、天蟾逸夫舞台的票务点以及人民大舞台,始终有一批剧场人现场守候通知演出取消,并办理退票手续。别说,还真的有五六位观众,赶到演出地人民大舞台。服务他们的,是上海京剧院领导班子和自告奋勇加班的党员。
昨天,上海京剧院新一轮演出停演公告发布,四场位于周信芳戏剧空间的演出宣布取消。剧场人陈珺和她的同事们有开始了新一轮的“打电话”。有观众向她抱怨“这次剧目选得好,演员也好,我不怕疫情,实在太想看了。”陈珺安抚观众情绪:“以后总有机会。您喜欢哪出戏,哪个演员,我记下来,等到下一次有相关演出,我再打电话通知您。”
到时候真的会打电话吗?记者忍不住问道。
这是一定的!陈珺的回答可以信服。因为这支团队,长期在天蟾逸夫舞台服务。“有的老观众退休金不高,又不会操作网络订票,动作慢了我们担心他们抢不到低价票。所以都是靠电话帮忙提前预定,谁爱看哪出戏哪个演员,我们心里大概有本帐。”
在天蟾,观众与剧场、与戏曲的感情,就靠打电话。
作者:黄启哲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