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纪念馆
今天中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家汇源》在2020上海书展上举行了线下发布会。这本书记录了400多年以来,上海海派文化发展的前世今生,发掘了作为中西文化文化交流重镇的徐家汇,在文化科学、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历史文脉,被评价为“用独特文化视角向我们揭示了上海海纳百川、包容开放城市精神的渊源。让我们更加深入读懂上海独特文化气质,更好理解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
开放交流是徐家汇源的基因,也是海派文化的基因
徐家汇源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海首个开放式旅游景区。这一片面积不到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拥有可进入的历史人文景点15个,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6个、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7个,它们承载着"第一个中西手工技艺聚集地"、"中国最早的新式教育园区"、"现代音乐发祥地"、"百年电影发祥地"等历史盛名。发生在徐家汇源这一片"方寸之地"上的人和事也同样精彩,有徐光启、马相伯、聂耳等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在徐家汇留下的踪迹,也有“中国牌楼走向世博会”、“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中国百年电影长廊”“小红楼诞生的时代曲”等海派文化历史进程中的“点睛之笔”。徐家汇源创造了上海很多的第一和唯一,也开启了中国城市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先河。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曾经说过,谁要了解17世纪中西文化交往过程,谁就应该把目光投向历史上的徐家汇。
▲徐家汇源部分室内室外场景
因此,徐家汇源不单是一个地名,更是对徐家汇近代历史文明的追溯。《徐家汇源》主编方世忠强调,开放交流是徐家汇源的重要基因。400年来,以徐光启和利玛窦等为代表的中西文明在这里碰撞交流,塑造了徐家汇源开放包容品德。这种开放和对话带来了多样性、国际化,也成为了海派文化最具魅力的特质和永续发展的动力。
徐家汇源是上海高等教育海派文化的源头
明末清初,徐家汇源开启了江南科学计划,它构建了近代上海完整的科学传播体系和文理和文例兼备教育体系,使徐家汇也成为江南科技发展的一个源头。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在这里交融平衡,新的社会功能,新的科学技术也在这里传播。可以说,徐家汇源也代表了海派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
复旦大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马相伯曾经在徐汇有过办学经历,可以说复旦既是杨浦的复旦,也是徐汇的复旦。《徐家汇源》作者之一、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认为,了解徐家汇源的这段历史能让人更好地理解复旦大学文化和精神特色的形成和始源。李天纲进而谈到,海派文化其实也有两个源头。如果从市民生活、衣食住行等市民生活层面来说,市民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主要是从老城乡十六铺,到今天讲的北外滩、虹口闸北这一带;但是如果要讲科学文化教育方面,李天纲认为从高等教育到艺术、美术、音乐等领域的海派文化是在徐家汇发源的。
▲发布会现场照
从徐光启和利玛窦在历史上的会面开始,代表两个文明的这场对话从400年前开始延续至今,可以说从来没有断过。李天纲表示,撰写《徐家汇源》这本书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把徐家汇从400年前开始的文明之间的对话都保存了下来。通过文字和图片交织的形式让读者了解“海派文化”每一处地点的来龙去脉,直观历史、触摸遗存、体验时代、透视地标。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感知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徐家汇源》还配有相关音频链接,可以聆听沪上诗人原创、由著名艺术家朗诵的诗歌作品。
作者:卫中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邵岭
*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