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携新版《上海近代建筑风格》亮相2020上海书展,为读者科普中国建筑史。
上海书展名家荟萃,今年,他们又带来了哪些独到见解——
郑时龄:上海近代建筑均出自外国人之手的观点,是非常不全面的
“说上海近代建筑均出自外国设计师和设计事务所之手,是非常不全面的。”昨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携新版《上海近代建筑风格》亮相2020上海书展,为读者科普中国建筑史。
他说,上海有一大批著名近代建筑,是杰出的中国建筑师主持设计的。他们娴熟的手法,完全可以与西方一流学院派建筑师媲美。比如,美琪大戏院、南京大戏院、百乐门、大世界游乐场等等,均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庄俊、董大酉、范文照、赵深、陈植、杨锡镠……每一位近代上海建筑师都是一部建筑史书。一项记载表明,1930年至1939年,上海的100项大型建筑中,由外国建筑师设计的占43项,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的超过了43项。
郑时龄表示,中国建筑师和外国建筑师并驾齐驱,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使得上海的近代建筑呈现出集世界建筑风格之大成的特征,基本上各个历史时期的世界建筑风格,在上海都能找到。从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出能够创造未来的上海和上海人,其多元文化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建筑历来都是时代的史书。讨论上海近代建筑风格,是对建筑历史演变的认识和反思,研究过去,意义在于思考未来。”
陈引驰:在1950年代,杜甫研究已成全球范围内的学术热点
2020年春天,一部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英国热播,并在全球引发巨大反响。这部文学纪录片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亚,而是被冠以“诗圣”之名的中国唐朝诗人杜甫。
在日前举行的“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透露,在1950年代,杜甫传记研究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学术热点。比如,1950年,日本现代最主要的杜甫学者吉川幸次郎结集出版他早期的研究《杜甫私记》。1952年,史学大师洪业用英语撰写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68年至今,仍被海外推崇为研究杜甫最具权威性的著作。
杜甫被公认为文体和诗歌的语言大师,他的魅力吸引一代代汉学家趋之若鹜。譬如近期在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出镜的,就有在海外唐诗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汉学家宇文所安。他花了八年的时间,翻译了杜甫诗全集,在2016年完成出版了首部杜甫诗英文全译本(六卷)。在他看来,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存在,如同英国文学史上的莎士比亚。
陈引驰认为,从孔子开始,“尽善尽美”就是文艺最高的原则,而杜甫是最好的典型。他的诗自觉地探索了种种新的形式和艺术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书写自己的经历,抒发了关怀天下的情思,因而成为那个时代的“诗史”。
刘统:为审判日本战犯作出贡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值得被缅怀
“75年前的8月15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缅怀为抗日战争牺牲生命的前辈同时,也要纪念抗战胜利后为审判日本战犯作出贡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军事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说,只有牢记过去的历史,才能保卫今日的和平。
日前,他来到上海图书馆,就上海人民出版社将于近期推出的《大审判》一书,带来主题为“正义之剑——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讲座。这也是2020年上海书展期间“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之一。
《大审判》是刘统的又一部军事力作,详细叙述了1945—1949年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全过程,保留了大量起诉书、判决书、审判记录、会议记录等审判档案的原貌,为读者全面还原了这段久被湮没的历史真相。“这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进行的国际审判,也是中国司法人员运用国际法与中国国内法结合进行的空前规模的战争审判。”刘统同时指出,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对审判有很大的影响。“在组织审判、搜集证据时,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范围,致使日军的许多罪行没有被收录,造成很大的缺陷。”当时的国民政府不顾事实,竟然把侵华首恶、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及“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宣判为无罪,更是属于完全违法的行为。这些错误的宣判,不利于中国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揭露和批判,历史的教训是值得记取的。
作者:童薇菁 姜方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