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只有50余人的革命政党不断发展壮大为拥有9000余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近百年历史锤炼出一条宝贵经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最初是怎么发展起来的?8月20日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举行的《根基血脉·力量之源——党的群众路线百年历程图片史料展》和“中国共产党百年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给出了系统的梳理。这之中,95年前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指出,党的历史上,真正“群众路线”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29年9月,中共中央向红四军前委发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信中三次提到“群众路线”: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也要“渐次做到群众路线找出路”。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群众路线”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述。
在此之前,是党的群众路线孕育和形成期。展览上展出的一份《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显示: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党要建设成为一个群众性的党,首次明确提出“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而1925年召开的中共四大,则明确提出建设一个“以宣传为主的政治小团体”逐渐成为全国性的群众性政党。“什么叫做‘群众性政党’,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要建设一个全国性的群众党,以实现党的政治主张和理想,而不是满足停留在为国民党打工的以政治宣传为主的小团体;二是共产党要到群众当中去活动,紧密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才能完成革命;三是吸收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忻平表示,所谓的“群众性”是党在组织形态上的表现,表明党不是一个小团体、小组织,而是一个来自群众的政党,从而为日后探索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基于中国国情的考量——在当时的中国,农村和农民占了80%以上,依靠工农群众进行革命,群众路线是必由之路,也是东方大党的根本特色。
因此,四大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领导权问题的同时,指出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者,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确立了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的组织、执行使党群众化的组织路线。为此,大会决定加强党对工农革命群众运动的领导,制定了领导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方针和政策。中共四大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壮大,成功实现了党从一个宣传为主的小团体到群众性政党的伟大跨越。
展览中,有一组图表引起不少人关注: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党员人数还不足千人,中共四大后,在大革命的高潮中,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到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时,党员数量已达57967人,在两年多时间里增长了近60倍。与此同时,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也获得较快发展,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今年是中共四大召开95周年。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童科告诉记者,1925年1月在上海虹口召开的这次会议亦是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它第一次将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并对党的支部制度与活动方式作出了具体规定,规定“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中共四大在党史上的作用和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度发掘。
作者:李婷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