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12点,上海音乐厅的南厅上下二层,坐着近200位前来欣赏音乐的市民。一场特别的古诗词阿卡贝拉音乐会在这里举行。这是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公益品牌“音乐午茶”第1900期活动现场,AHA人声乐团的歌声向听众呈现了中国传统古诗词之美,为秋日里人们的午间休闲时间,添上一抹惬意的华彩……
作为全国唯一在工作日白天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公益音乐会品牌,“音乐午茶”始于2012年1月7日,至今举办1900期,被广大乐迷亲切地称为“音乐客厅”。2021年8月,上海音乐厅自修缮后重新启动“音乐午茶”,继续以“低门槛、高品质”的亲民定位面向广大市民。近十年来,6600余位艺术家在这里上演1.2万多首作品,陪伴申城19.5万的听众度过“品茶赏乐”的美好时光。
为了把“音乐午茶”的精彩现场传播给更多人,自“音乐午茶”今年8月暖心回归后,音乐厅着手筹划“线上版音乐午茶”(音频版),经过前期测试后于今天正式和大家见面,在喜马拉雅平台进行了直播。
第一支走进“音乐午茶”的阿卡贝拉乐团暖心回归
在今天的“音乐午茶”现场,AHA人声乐团与观众互动,用人声模拟水滴声、秒钟走动声等环境音,琵琶、小锣等民乐器的声音,此外还有人声打击声部的精彩展示环节,让听众尽情领略了人声的多变性。
作为上海土生土长的青年无伴奏人声合唱乐团,AHA曾于2012年“音乐午茶”诞生之初,成为第一支走进“音乐午茶”的阿卡贝拉乐团。与九年前初出茅庐时相比,这些年来,AHA与“音乐午茶”一样,经历了诸多成长与变化。“我们从当年只能亦步亦趋地模仿西方知名乐团、翻唱经典歌曲的学生团队,逐渐蜕变成了一支拥有系列原创作品、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合唱团体。”AHA人声乐团团长许黎介绍说。
本场音乐会带来的“古诗词阿卡贝拉”,是AHA人声乐团最新的原创作品系列。阿卡贝拉是一种无伴奏人声合唱的音乐形式,最早来源于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古诗词则起源于古老的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源远流长。当古诗词遇见阿卡贝拉,用最质朴干净的人声合唱来发掘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字之美——这也是“AHA人声乐团”这一系列的创作初衷。
音乐会上演了《观刈麦》《江南》《凉州词》《泊船瓜洲》等多首根据古诗改编的阿卡贝拉作品。其中,《观刈麦》不仅是音乐会的第一首歌曲,也是AHA人声乐团“古诗词阿卡贝拉”系列的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团长许黎在作曲家徐景新老师原作的基础上,采用传统无伴奏合唱的写作手法编写而成的。这种编曲方式承载着人们长久以来对旋律的基本审美,AHA以此作为这一系列的创作起始,既是传承,又是致敬。
《凉州词》保留了作曲家吴颂今老师原作中凄美悲壮的气质,听来哀婉凄切、意犹未尽。《牧童》则是团长许黎为了让尚不具备音乐专业能力的孩子们,能享受到阿卡贝拉演唱的乐趣而专门编写的。在这首歌里,用人声模拟出的曼陀林、木琴等音色都可以用真实的乐器来替代,使孩子们可以在没有成年人的帮助下,也能独立完成这首歌曲的演出。
音乐会精彩片段集锦不定期进行音频直播
一座城市的艺术氛围究竟如何,往往于细微处见真章。在不少古典音乐发达的欧美城市,音乐厅内除有常规演出以外,也会举行沙龙性质的小型演出。比如英国伦敦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内,每天上午11点都有音符从中飘出,吸引人们自发前来欣赏。而在大洋的彼岸,上海音乐厅创立了“音乐午茶”,每个工作日的中午12时至13时,富丽堂皇的南厅都会上演一场小型音乐会。各类风格迥异的室内乐音乐会在这里呈现,为本土青年艺术家搭建了展现自己音乐成绩的平台,也为市民们营造了以乐会友的人文社交圈。
“剧场大厅在上演音乐会时,观众和表演者隔得相对远一些。而‘音乐午茶’创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让古典音乐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音乐厅艺术教育部主任王左耘告诉记者,前来参与“音乐午茶”的观众,有不少是住在音乐厅附近的上班族,也有很多上了年纪的音乐爱好者,午间的这一个小时,使他们的心灵与音乐完成诗意对话。从过去需要打电话预约席位,到如今通过线上渠道预约门票,“音乐午茶”出票方式变了,不变的是一场几十元的低廉价格。据悉,“音乐午茶”于2015年被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评定为“上海市群众喜爱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2016年被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小组评为“上海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2018年获得首届进博会“最美服务窗口”的称号。2019年被评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工作创新案例”。
今天,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特别推出全新的“线上版音乐午茶”(音频版),精选每周精彩现场出片段放到平台和大家分享,同时不定期展开午茶音频直播,让没来现场的听众也能拥有午茶的陪伴。在这里,不仅能遇见贝多芬、施特劳斯等音乐家的经典之作,还能遇见藏在国乐旋律中的鲜活灵魂。听众可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平台关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账号,在线上相约音乐午茶。
摄影:叶辰亮
作者:姜方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