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游上海》
姜庆共 刘瑞樱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世界上设计发达的城市,大都有一册关于本城的街道文字出版物,从信息设计专业或城市发展的角度,疏理经济、文化及城市管理的历程和面貌。这些街道文字和字体的记录者,也几乎都是平面设计从业人员或研究者。《字游上海》记载了作者18年间的上海街道文字图像360余幅,包含店招、标语、信息牌、告示、指示系统等街道文字。
上海是中国商业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它的招牌文化很具有代表性。从1920年代上海南京路美商公司店招,到1940-1960年代楷体字店招、1970年代新魏体和行楷体标语和行楷体招牌、1980年代美术字商标、1990年代综艺体……诞生于不同时代、处处可见的‘招牌’承载了城市历史的痕迹。文字是城市的流动载体,它以各种形式游走于上海的大街小巷、边边角角。它是商业的、也是世俗的,它从日常中来,又在艺术设计中汲取养分,记录这个城市的变迁,俨然成了城市文化的代言。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本文撷取书中关于日常市井的手写文字十余幅,书写者通过纸张、黑板、墙面等方式,表达他们的日常情绪及信息,让你感觉到这座城市过往的缕缕烟火气,扑面而来。
商品目录。一家小商铺店主书写的商品招牌,以文字展示其店铺内众多的商品,吸引顾客前往购买。这些招牌上的字体,也吸引了在上海的设计师、各国游人和媒体的极大关注。(书写者:费宝英。太原路,徐汇区,2018年)
咖啡厅。来自广东的年轻招牌绘写师赵多,在日本学艺后来到上海成立工作室,其设计和书写的招牌,赢得越来越多的商家及顾客的青睐。上世纪末消失的手写招牌技艺,又回到了上海。(奉贤路,静安区,2020年)
水乡小镇上一家餐馆的菜单。书写笔划的韵律,犹如正在嬉游的鱼虾一般。(朱家角镇,青浦区,2007年)
万源酱油烟杂商店,已湮灭。隶书体书写的店名,经营数十年,因朱鹰文导演的纪录片《秦关路十号》被广泛关注。(秦关路,虹口区,2009年)
嘉宾。2010年世博会前,一位中年男子用油漆在沿街的墙上书写新魏体欢迎标语。(延安西路,闵行区,2010年)
服装加工。弄堂里常见的便民服务招牌。(蓬莱路,黄浦区,2011年)
油漆未干。以狂舞的笔迹,暗示飞溅的油漆而引人注意。其中漆字为二简字,显出书写者应为不小于70后之辈。二简字为1977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计853字,供试用及讨论,不到一年即停用,1986年废止。(蓬莱路,黄浦区,2011年)
烟纸店的手写告示。上海城区沿街或弄堂里的烟纸店,随着城市改造及超市的出现,已所剩无几。(薛家浜路,黄浦区,2012年)
搬家,送货,收电器。黄鱼车(三轮运货脚踏车)上的招牌。(芙蓉江路,长宁区,2012年)
手表换电池。街边为居民修理日常用品的店铺。(临青路,虹口区,2014年)
操场。一家健身房的室内环境,使用了美术字体和图案的设计。(设计者:Supersonic。安远路,静安区,2017年)
纯天然鲜蜂皇浆,蟹粉。街边食品店的广告,为爱好美术的店主亲自手绘书写。(黄家阙路,黄浦区,2014年)
作者:姜庆共 刘瑞樱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