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首家“海派城市考古迷你博物馆”日前在位于安义路63号的静安区旅游服务中心揭幕。展览通过22个展项、33件珍品原件,以“海派城市考古”这一种全新的方式将一座城市、一片区域的人文底蕴、历史文化呈现出来,生动展现了静安的方方面面。
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是一段城市记忆
走进这间“迷你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历史物件,有老股票、老证件、老门牌、老饼干盒等。而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和这座城市血脉相连的记忆。
在上海的历史建筑中,德义大楼、锦江饭店、上海大厦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建筑表面使用了褐色面砖,不仅外观华丽,且经久耐用,留存至今。这种砖来自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为著名的砖瓦厂:泰山砖瓦厂,其创始人是辛亥革命元老黄首民,在给荣家当了多年上海纺织厂的总经理后,于1922年创办泰山砖瓦公司,购得整套机制砖瓦设备和窑炉图纸等技术资料。“泰山砖”的烧制率先进行了窑墩燃料改革,开创了用“土窑墩”烧制“洋瓦”的先河,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产业,点燃了中国砖瓦工业革命的先声。在“迷你博物馆””里展出的一件泰山砖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于公司创办次年(1923年),上有黄首民的亲笔签名,此股票存世稀少,是此次展品中的“镇馆之宝”。
“国以民立,民以国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于静安区威海路上的民立中学创办于1903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民立师生激于义愤,积极投入全市“三罢”(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当时在民立中学求学的少年殷夫(后为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就是在这场血与火的斗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和革命活动。在“迷你博物馆”里展出的一份《1903-1985民立中学恢复校名建校82周年纪念册》,记载的不仅是学校的“小”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大”历史。
门牌编制设置工作,有利于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在对外交往、邮政通信、紧急救援、户籍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一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上海曾先后设置过搪瓷、蓝色漆面铝板、绿色反光铝板等材质的门牌与标牌。可以说,门牌记录了一座城市发展和变迁的历史,更是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关于“家”的记忆。“山西北路507号”所在的区域曾是密集的石库门里弄,毗邻上海站和吴昌硕故居;“华山路241弄3号”所在的位置则是上海为数不多的胡同——大胜胡同;而“浙江北路64号”曾经是“延吉里”,经过城市更新,现在成为静安区的新地标——苏河湾万象天地……每一个小门牌的背后,都有着鲜活的故事。
在静安CBD的历史建筑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海派城市考古迷你博物馆”所在的1920毛泽东寓所旧址是一幢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在高端写字楼和商场林立的静安嘉里中心环绕下,静静伫立,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开展当天,这里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参观者,他们是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师生,他们在心城市首席内容专家、也是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丁广吉的带领下,“阅读”每一件展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为正在进行的“未来城市研究项目”城市创新课程寻找更多新的灵感。同学们不时在各自感兴趣的展品前拍照、记笔记,以便课后进一步深化各小组的城市创新研究方向。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来到上海的时间或短或长,此次走出学校的“小教室”,走入海派城市考古的“大课堂”,很是开心。来自八年级六班的韦至柔说:“了解过去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方式,虽然我们没有时光机,但是可以通过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人们是如何应对的,从而思考一个国家在未来遇到类似事情的应对方式。”她觉得参观后受益匪浅,因为这些展品的年代都在她出生前很久,能帮助她更多地了解这座生活了14年的城市。
策展方心城市的创始人朱一宁告诉记者,已经有许多中小学校在得知“迷你博物馆”开展后联系到他,希望组织师生前来学习,了解历史和文化,扩展学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机会,其中不乏像上中国际部这样的国际学校。“我们希望以此次’迷你博物馆’为契机,开启今年的上海‘城市课堂季’,擦亮‘海派城市考古’这一IP,以‘沉浸式学习’的方式面向全市的中外学子,更好地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此次“迷你博物馆”所在的南京西路功能区,立于上海市中心的核心区域,不到三公里的距离,汇聚了世界顶级商务楼宇和世界五百强的一流企业,嘉里中心更是上海的第一幢税收“亿元楼”。同处该区域内的千年古刹静安寺,和见证了上海近代历史变迁的南京西路,沉淀了岁月和人文的精华。在快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保留住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是时代给予静安区的命题。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迷你博物馆”便是一次守护城市记忆的生动实践,让参观者们可以见微知著,跨越时空,在一件件历史珍品中,唤回城市记忆,同时展望未来。
此次展览在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由上海市静安区旅游服务中心主办。展厅内特别设置了一块互动“考古大地图”,邀请前来参观的市民们,在“记忆卡片”上留下他们在静安的记忆,更鼓励大家提供与静安有关的历史照片或者物件,一起拼凑出属于这座城市和每一个人的“海派城市考古地图”。参与的市民们都可以获得一份静安考古地图和贴纸。
静安区旅游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样的互动体验,记录下生动的人与事,更激发更多人自发地去探索城市,进而爱上这座城市、留下每个人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人人可参与的海派城市考古,会让一座城市变得更温暖、更有人文魅力。”
作者:李婷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