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国学馆效果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丰富的思想智慧,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我们这次拿出超过一半展厅重点策划布置融为一体的‘泱泱大国,皇皇巨观——中华经典文献世纪精品展’和‘世纪国学馆’,力求为第19届上海书展增添更多文化自信的底色。”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无疑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此次参展的重中之重,创多个“首次”,力度“空前”,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借纸墨书香,照拂所有爱书之人。
“清华简”、敦煌文献等扩开中华文明矿脉
步入世纪展区,“泱泱大国,皇皇巨观”为主题的“中华经典文献世纪精品展”将占据视觉C位。
主题展用三面墙体形成完整的展线,精心设计具有高峰高原意象的展架,分为各具特色又有机结合的敦煌文献、出土文献、大奖精品、文史典籍、大家全集、珍稀文献、文献集成等块面,这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是首创,放眼全国的书业展会亦不多见。与其说这是参展方拿出空前“排面”交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毋宁看成,这也是沪上出版在相关领域的深厚积淀与雄厚实力。
对于读者,这将是一场以“皇皇巨观”为索引探源中华文明的奇妙之旅。
有这样一种书,它被誉为“历史和时代的档案馆、大事记和里程碑”,也被广大读者亲切地称为“无墙的大学、无声的老师”,历时百年而始终在记录时代、服务读者、畅销市场。《辞海》,自1915年动议编纂、1936年首版诞生,到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最高奖荣誉奖的《辞海》(第七版),“辞海”精神的传承清晰可见。亮相本次书展的《辞海》(第七版)于2020年8月出版,总条目近13万条,2350万字,学科架构和知识体系更趋完善,并首次在工具书中系统收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条目,全面反映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重要发展战略,集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成就。
上海不仅是大型出版工程所在地。近年来,在推动“冷门”不冷、“绝学”不绝的长路上,上海出版人与学术界携手前行、全力打造专业出版矩阵。随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航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等出土文献的推出,标志着上海成为中国出土文献的出版高地。其中以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简整理报告尤为闪亮。2008年,清华大学抢救回一批珍贵竹简,依例命名为“清华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评价:“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以后还能不能出这样的资料,还能不能出更重要的资料,都很难说。”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被埋藏地下的竹书,为研究中国先秦时代新增诸多重要历史文献。2009年4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揭牌成立。2010年1月,清华简整理报告确定交由新组建的中西书局出版。2011年1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发布,此后基本按一年一辑速度出版,迄今已推出12辑。在上海书展,代表了出土文献出版最新成果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新品将整体登场。读者将从这些重见天日的重要简牍文献中,领略汉字的矿脉。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拾贰)》书影
▲《大清一统志》
此外,大型出版工程如《大清一统志》,填补相关学术文化空白的敦煌学最新成果如彩图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整体推出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北山四先生全书》《范成大集校笺》,以及《章太炎全集》《新订朱子全书(附外编)》《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初编)》《宋文遗录》等各类传统文史典籍、大家全集文集、珍稀文献汇编都将在此精品展中以飨读者。
重访经典,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空下与一代代读者相汇
上下五千年长河波光粼粼,这光芒闪耀出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还有代代相传的智慧、风情及至日常趣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是今天的主流话题,亦是出版圈的显流。除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典籍出版重镇,不少非专业古籍出版社也投身传统文化的出版半径,以对经典、对传统的不断重访,让一代代读者相汇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空下。
《上下五千年》,响当当的书名回响在几代读者心目中,历40余年畅销不衰,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套。书展期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新时代版)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将隆重举办。新时代的《上下五千年》是献给新时代少年儿童的一份丰盛的精神食粮,由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教授总主编,100余位历史学家参与选目、编纂,汲取了近40年的研究成果。其中,古代史部分共18分册,380个历史故事,从中华大地上古人类的诞生,到清代末年大变局的漫长历史,将在书中娓娓道来;同时增加了民族史、科技史、文化史以及港澳台的相关内容,充分吸收史学界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展现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曲折历程与创造的灿烂文化。为更符合当代小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趣味和认知能力,《上下五千年》(新时代版)采用全彩图文板块式布局,故事之外还搭配3000幅图片、100幅手绘插画、800个小贴士、200则名言等,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名句、成语典故、珍贵文物、名胜古迹、考古遗址等皆有精彩直观的呈现。业界普遍期待,这套新书能成为与20年前的《话说中国》媲美的现象级出版物。
▲《上下五千年》(新时代版)
更有一批基于传统文化的大众读物,从不同角度丰富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令更广阔的人群一窥文明宝库的深厚丰美。《我想问中医:100个实用小知识》带读者开启中医的非遗旅行;《考古真好——一百个故事里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展现中国考古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与相关成果;《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围绕37位在中华文化长河中风云际会的人物,展开川流奔腾、奇峰兀立的历史长卷;《春山可望:十首诗词讲透一个人》藉由诗词来阅人,撷取王维、李商隐、李煜、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诗句与生平,解析中国人的情感与价值底色……丰富的面向、对传统的一致渴求,无不是中国文化自信感召力的当代显影。
理想的创新,也是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生活与阅读的方式,拓宽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播路径。出版业融合转型的时代,聚焦传统文化的出版板块如何创新?
或许百年《辞海》的与时俱进,能给出部分答案。“十年一修”的《辞海》不仅在内容上不断优化,更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成为大型综合性辞典中率先走向互联网的出版物,还积极探索智能研发,将海量汉字浓缩进小小一支“辞海智能词典笔”。有了《辞海》的成功打样,世纪出版集团加快推动出版数字化转型。本届书展期间,包括工具书、优秀传统文化等细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成果将集中亮相。
工具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聚典数据开放平台可谓世纪出版守正创新、聚焦主阵地,积极打造数字时代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成果。这一平台立足为阅读赋能、为学习赋能、为搜索赋能,可为数字阅读和新闻资讯平台、搜索引擎、智能硬件产品等提供跨系统、跨平台的知识查检服务,已成为月活用户数超500万,帮助读者获得准确、权威的高效知识服务的互联网应用。本届书展将见证“聚典数据开放平台”发布功能更趋完善、应用更为广泛的2.0版本,这是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和“数字出版优质平台遴选推荐计划”的“聚典数据开放平台”在总调用次数超过10亿次后的一次全新升级。同时,《辞海》网络版和《汉语大词典》App,也以收录两大权威工具书全部词条的优质内容,拉近读者与这两部篇幅达数千万字大型工具书的距离。
“尚古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是以数字方式整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新成果。“尚古汇典”汇聚权威独家、全面系统的核心资源,从内容、技术研发等方面实现古籍出版的创新性融合,能大幅提升古籍整理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工作、学习效率。“古谱今译”聚焦减字谱和工尺谱这两种中国古代最常用的记谱法,解决了长期以来古乐谱较难传承与传播的问题。出土文献方面的重要融合出版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数据库也将亮相,展现数字化赋能古文字这一“冷门绝学”学科建设的成果。
此外,国学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含中西书局、上海书画出版社等重点专业出版社首次集中展陈销售;上海图书公司珍藏的旧石印画报和老期刊创刊号将首次在书展与读者见面;万余种稀缺书、断版书、签名本、旧版线装书等展销,规模空前。“国学七天七堂课”系列讲座从弦乐、书法、碑帖、民乐、戏曲、篆刻、国画等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奉上七场以“国风华夏韵”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视听课,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传扬艺术文化瑰宝。活动特设即时手语翻译,让听障读者也能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还有更多创新跨界的玩法与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比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现场展示古籍修复工序,讲解古籍修复知识,小读者还可体验古籍修复技艺等。
理想的创新或许就是这样,在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中,撬动无限共鸣。
>>> 相关链接
在这里遇见“世纪矩阵”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独立展位总面积近1500平方米,分为四个板块:位于中央大厅东侧的品牌陈列及精品展销区,设有以“世纪好书”为引领的“世纪出版品牌大道”及各社新书、重点书展销区;位于东一馆二层的世纪国学馆、主题展陈及活动区和位于东平台的惠民书集及直播文创区。在进口图书展区、童书嘉年华等展区,外文书店、沪港三联书店将展销千余种文史、少儿等原版图书及近千种港台版图书和300余种京、沪、港三联版图书。
▲朵云书院·滴水湖店内景。
朵云书院9家门店均将在书展期间策划举办系列活动,浙江黄岩、四川成都和江苏苏州3家加盟店将与上海书展主会场世纪集团展区活动互联互动,分别设立沪版精品和“世纪好书”专区,努力打响上海书展朵云版异地特色品牌。朵云书院·滴水湖店将举行以“在书的世界打开世界的书”为主题的上海国际文学周论坛,这是上海书展重要品牌项目“上海国际文学周”首次落地临港新片区。
作者:王彦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