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青年艺术家,十岁学戏、十二岁登台,二十余年潜心昆曲事业,塑造了众多经典舞台角色。她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南柯记》中的瑶芳公主,也是《雷锋塔》中的白素贞、《浮生六记》中的芸娘、《狮吼记》中的柳氏……而立之年,她就拿下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位列榜首。如今她又把多年对角色的感悟理解诉诸笔端,出版了第一本戏剧随笔集,她就是《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的作者单雯。
9月2日晚,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与世纪朵云联合主办的“台前幕后说昆曲——单雯《步步娇》新书沙龙暨签售会”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举行,《步步娇》作者单雯、青年书画家彭历洲和青年学者王悦阳到场,与读者们分享台前幕后演员的角色体验,讨论书画艺术和戏曲的关系,探寻单雯从演员到作者一路行来的心路历程。
从杜丽娘到芸娘,舞台的魅力是未知
王悦阳是单雯的朋友兼戏迷,对于单雯演过的角色了解颇深:“我们知道有的角色是传承,有的是全凭个人塑造,比如单雯的杜丽娘,就完全是承袭自老师张继青。”从杜丽娘这个角色说起,单雯为读者揭开了昆曲演员台前幕后的故事。
“刚踏进戏校的第一出戏就是学《牡丹亭》当中的《惊梦》,当时才10岁,肯定是无法理解剧情的,只能靠老师口传心授,手把手的来教。”单雯直言杜丽娘这个角色从她学戏开始陪伴她至今,成为了她心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能理解她,每演一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当被问到演了那么多场相同的杜丽娘会不会腻,单雯笑着否认:“每次来看的观众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次对待演出都要像第一次一样,而且演员自身的状态、对手的反馈、观众的反馈都会让演出有很多差别,这是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舞台的魅力是每一天都是未知。”
16岁时主演的《1699·桃花扇》,是单雯成名之作。“16岁的单雯完美演绎了同样是二八年华的李香君,她天真纯情又心怀家国情仇,是个饱满又很难塑造的角色。且不同于张继青老师手把手教学的杜丽娘,李香君对单雯的个人理解和创造性表演提出了更高要求。”王悦阳十分好奇单雯又是如何参透这一角色的。“当时排这部戏的时候,我们组织了三个月的集训,写书法、学历史、参观古迹,去熟悉那段历史,在这个期间我反复去了解、琢磨这个人物。”单雯认为想要打动观众,首先要打动自己,深入研究角色,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再放入闺门旦的框架之中,才能演出真正有单雯特色的李香君。
除了杜丽娘和李香君这两个角色外,王悦阳最喜欢的是单雯在原创昆剧《浮生六记》中饰演的芸娘:“从杜丽娘的学,到李香君的走进角色,再到芸娘的重新去塑造角色,单雯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单雯也坦言这个角色的确给了自己很大挑战:“为了丰满这个人物,我借鉴了其他的行当,比如和沈复出游时,就可以借用六旦的表现方法来体现芸娘性格中俏皮的一面,而在她历经世事快要离世前,又可以借用正旦的声腔和表现手法。不局限于一个行当,才能把这个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
从书画艺术到舞台艺术,留白是最高要义
一个月前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中,单雯用了一把彭历洲画的折扇,让我们意识到戏曲与书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王悦阳说:“我们发现特别是京昆艺术家,像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等,他们自己的书画就很好,能写字、能写诗、能作画,同时又跟很多书画大家交往,书画和戏曲的关系可谓是千丝万缕。”
彭历洲的老师陈佩秋先生就是一位资深的昆曲迷,跟很多昆曲艺术家交往甚密,这导致彭历洲从一开始就认为书画和戏曲从来都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我看一幅美好的画卷,耳边自然会回响动人的旋律,而听音乐的时候,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一幅画卷。所以我觉得图像和声音,包括舞台美术,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彭历洲提到评判一幅画美与不美,从南齐谢赫时就提出了“六法",分别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气韵生动”。他除了在书画作品中看到了这种气韵,也在舞台艺术中、在单雯的表演中看到了生动的气韵,“昆曲一个舞台就像一张纸,在这个舞台的方寸天地上,我们绘制我们的图卷”。
对于戏曲与书画的相通性,单雯也十分赞同,她提出了这两种艺术的最高境界——留白。“留白不是说什么都没有,而是在浓烈重彩之后留下来的淡然,舞台是这样,书画也是这样,其实最难的就是这种留白。”单雯回忆自己的表演形式,从摹仿开始,跨过浓烈张扬的时期,在技巧完善之后,慢慢走向了“淡”。这种看似简单的“淡”,蕴藏的是十年、二十年不为人知的勤学苦练。
单雯的师兄、好友张争耀也来到了活动现场,作为同演《幽闺记》的舞台搭档,张争耀称赞单雯为“最美最可爱的芸娘”。他忆及同窗生涯,单雯虽是班上最小的学生,但总是能爆发出最强大的能量和气场。两人默契合作了多年,艺术观也是如出一辙,“现在我也教学生,但是我发现很多学生会过分表现自己,我一直跟他们说要留白,有情绪沉静的时候,才有情绪爆发的时候,有高有低才有对比,戏才好看。”
已过而立之年的单雯,从戏曲事业延伸开去,不断丰富更新自己身上的标签,就像她坚持传承昆曲,同时又给这门传统艺术带来新创作一样。她说:“昆曲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它也是一种小众的艺术。有很多人知道昆曲,但不知道它具体是如何演绎的,我想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舞台经历、体悟记录下来,让更多好奇的朋友了解昆曲、了解昆曲人。”同时,单雯也将继续昆曲的传承工作,把从老师那里沿袭下来的昆曲精神口传心授给下一代学生,让昆曲之火,延绵不绝。
台上步步生花,台下七窍玲珑,“步步娇”三字既是单雯这本沉浸式舞台日记的书名,也是单雯最喜欢的《牡丹亭》的曲牌名,更是对单雯及其所演绎的众多女性角色最好的概括。从温婉坚强的杜丽娘到心怀大义的李香君,从忠贞痴情的杨贵妃到率真可爱的芸娘,单雯将她对众多经典角色的解读,将她二十年来演绎生涯的感悟,将她对昆曲和昆曲事业的拳拳之心融入《步步娇》之中,带给读者独一无二的全新阅读体验。
作者:宋思洋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