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6日至11月5日,故宫博物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推出的“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将于故宫文华殿展出。展品共计65件(套),分别来自故宫博物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其中,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著名宋拓本,如东汉《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唐《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宋刻懋勤殿本《淳化阁帖》,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北山十宝”及南宋丞相游似旧藏十种《兰亭序》将在本次展览中悉数亮相。
▲展览开幕式
9月15日上午,展览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故宫博物院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合作由来已久,渊源深厚。此次展览既是双方过往良好合作关系的又一成果展现,又是未来深度合作的良好开端。双方愿共同为进一步加深内地与香港地区文化艺术交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在致辞中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成立至今52年以来,通过展览与研究,连接古今艺术文化,促进学术交流。此次合作办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双方延续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联手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创造,古代碑帖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为古代历史学、文学、文字学,更为今人了解、学习、研究古代书法,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可与历史典籍相互补正。随着时代变迁,“唐拓”目前仅有几件存世且均流失海外,“宋拓”即为国内碑帖文物中时代最古、价值最大、版本最优的顶级配置。
展览中,并列陈列在玻璃展柜中的宋拓东汉《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和顺德本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碑帖专家施安昌介绍,《西岳华山庙碑》曾为清人誉为“汉隶第一品”,原石明代已毁,传世拓本仅有四件,此次展览将故宫所藏“华阴本”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顺德本”同时展出。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碑帖专家施安昌(右一)在介绍分别由故宫和港中大所藏宋拓东汉《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和顺德本(李扬/摄)
西岳华山庙碑原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陕西华阴西岳庙,记述历朝帝王祭祀西岳华山的典礼,由弘农太守袁逢主持修庙并勒铭。清代朱彝尊推崇此碑集方整、流丽、奇古之美。原碑不存,传世拓本有华阴、四明、顺德、长垣四本,以顺德本年代最早。顺德本在清代由金农、马曰璐、伍福、张敦仁等递藏,姚鼐、孙星衍、伊秉绶、严可均、龚自珍、陈澧等题跋。顺德李文田三代收藏,利孝和、利荣森昆仲购入惠赠文物馆,1973年正式入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故宫博物院藏的华阴本,明代为华阴东肇商、东荫商兄弟和郭宗昌收藏,故名华阴本,在四本传世拓本中,华阴本最先引起学者重视,并留下了数则明人题跋。清代为王弘撰、黄文莲、朱筠、梁章钜、端方等递藏,民国以后归吴乃琛。附页存明郭宗昌、王铎、钱谦益,清翁方纲、阮元等题跋、观款二百三十余条,1959年故宫博物院购藏。
▲北宋拓 唐九成宫醴泉铭册(李祺本),故宫博物院藏
▲宋拓 唐九成宫醴泉铭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宋拓 御府领字从山本兰亭序册页 (甲之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宋拓 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册,故宫博物院藏
据介绍,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即对碑帖拓本的典藏、征集、展示重视有加。新中国成立后,在通过继承清宫旧藏和国家拨交,以及有针对性地购买搜集的基础上,故宫亦获得了如马衡、朱翼盦等收藏、鉴定大家的无私捐献,逐步搭建起目前的收藏体系,1955年设立碑帖专项库房。故宫博物院现藏碑帖文物近3万件,其中超过八成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佼佼者,以150余件宋拓,1500余件明拓外,亦不乏出土碑刻之初拓本,著名碑帖之稀见本,品类全面,版本精优,体系完备。此次展览背后的学术积淀,源自于几代故宫碑帖人的潜心笃行与刻苦钻研,马衡、唐兰、马子云、施安昌、王连起等专家学者以卓越的学识、扎实的工作共同成就了本次展览,使“宋拓魅力”得以见纸墨、见传承、见学术、见未来。
▲清 康熙帝 行书跋毕士安本淳化阁帖卷,故宫博物院藏
此次展览得到了北山堂基金、龙湖集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支持。观众可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同时,为提升公众观展体验,故宫博物院将利用不同媒介,在线上和线下推出展览配套服务和教育体验活动,展览还将配套出版图录。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图片:除署名外均故宫博物院提供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