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大家看了吗?
一部7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最佳动画短片奖,引发中国网友热议。
这是皮克斯历史上第一部女性执导的动画短片,还是一名华裔。在中国四川出生、加拿大长大的女孩Domee Shi(石之予)凭借此片一举“捅破”了华人天花板。
石之予(右)夺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但是,正是这部华裔拍的,风格相当“中式”,讲述中国人故事,还拿了奥斯卡最佳的短片,却看得人头皮发麻......
故事发生在一个典型的华人家庭,一个女人正熟练地擀着面皮,做着包子。
包子做好了上桌,丈夫囫囵吞吃了几个,就拿起公文包摔门而出,连再见也没说。而这名家庭主妇只能独自一人度过又一个孤独乏味的一天......
然而,这一天意外发生了。丈夫没吃完的一只小包子,竟然变成了人的模样,而且像婴儿一样哇哇哭了起来......
孤独寂寞惯了的女人立刻就被这个活泼可爱的小东西萌化了心,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宝贝儿子,还给他取名“包宝宝”。
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包宝宝”一点点长大了。
长大后的“包宝宝”开始渴望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喜欢母亲全面掌控自己的生活,不理解为什么交朋友妈妈都要管......
而老母亲则担心“包宝宝”在外面会受伤、受欺负,要把孩子更严格保护起来......
于是,“母子”之间的矛盾产生了。
为了摆脱妈妈的过度控制,“包宝宝”离开了家。母亲的生活又回到了一个人的时候......
而等到“包宝宝”再次回到家时,他并不是要重新做回妈妈的“宝宝”,而是带着金发碧眼的未婚妻,来正式跟妈妈告别。
失去对儿子控制权的妈妈彻底崩溃了......
她拽着“包宝宝”的手不让他离开,最后一把揪起小包子,将他吞进了肚子......这样宝宝就永远不会离开妈妈了。
然而,吃掉了“包宝宝”的妈妈,也瘫倒在地,放声大哭。
故事看到这里,很多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而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还不是瞎编的,而是华裔导演的亲身经历。
石之予两岁时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因为父亲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带孩子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妈妈身上,在这种丧偶式育儿环境下长大的石之予,也像无数中国孩子一样接受着妈妈的过度保护和高压控制。
石之予和妈妈
甚至短片中最骇人的那一幕,也是她妈妈真实说过的话:真希望把你装回肚子里,这样我就随时清楚你的人在哪里。
这句话,在恐怖之余,又令人无限心酸。
而这句话背后的爱与挣扎,不就是我们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中国式亲子关系吗?
中国孩子从小被教导要“听话”: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听妈妈的话”。某种程度上,“听话”的“性价比”比较高:一方面意味着孩子遵从父母的经验,减少试错成本,人生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父母的权威得到认可和尊重,是对父母付出的一种温暖反馈。
然而,“听话”并不恒久,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当他的想法、经历超出父母的经验值时,一场较量就开始了。就像动画片中的妈妈,要干涉小包子的兴趣爱好,要监听他的秘密,不能接受他的爱情,要阻止他离开家……最终,片中的妈妈在小包子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彻底崩溃了,一把将小包子吞进肚子里,泪流满面......多么痛苦的讽刺!生活中,不也常有这样的妈妈,最终以爱之名“吞噬”了孩子的自由和人生。
不过,也应该看到,妈妈的控制欲不仅是个人性格问题,还因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付出的成本实在巨大。从吃喝拉撒睡到辅导作业、考试升学,再到成家立业,很多妈妈牺牲了自己的职业追求、个人爱好,让渡出极大的时间精力。因而,孩子一旦“失控”,她会感觉到深深的背叛感,会对孩子越抓越紧。或许,有一天,当中国的妈妈们不必再如此牺牲时,她们的掌控欲也不再如此强烈。
此外,那些控制欲强烈的妈妈,也有可能是自己在夫妻关系中有所缺失,是她们更离不开孩子的“依恋”和“顺从”。可惜的是,这样的妈妈,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焦虑感和控制欲。
孩子要去拓展新天地时,是挥手目送,还是坚持随行?对妈妈来说,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一个不肯退场的妈妈,往往为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甚至是子女的夫妻关系埋下冲突的种子。最可怕的是,被一路控制着长大的孩子,恶性循环,最终成了控制欲极强的父母。
真正的父母之爱,是在孩子小时候给出足够的爱、照顾和尊重,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退场。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有一点是类似的,那就是: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这则动画短片,是让你泪目?还是让你深思?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综合自这里是美国、一撇一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