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高中生心中有一片诗意的天空。近日,“我的青春,我的家国”大型诗会在上海市大同中学大礼堂举行。广州、厦门、上海三地大同人值此“建党”佳节与大同教育集团师生代表跨越千里云月汇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彰显青春学子诗情、大同情、家国情的展演。
“00后”的原创诗歌彰显着家国情怀,他们认为,青年肩头的重任既要修齐致身,更要永远牢记家国的理想,这才是真正的无悔青春。
“诗化教育”走过10年历程
2010年,当时的“点石”文学社社长将一张黑底白字的海报贴在教学楼底楼,也发出了“救救校园诗歌”的呼声。
也正从那一年开始,每年5月,大同中学都会举办“以青春为名”五月诗会,到今年已经整整十年。
一届届的学生从不愿写、不会写到喜欢写、竞相写,以诗明志,以诗传情。不为功利而教,不为考试而学。学校语文组将基础语文课、拓展阅读课和社团活动课相整合,形成一条完整而系统的课程链;诗歌公众号的开设,更让学生与诗歌的交汇突破时空所限。
“诗歌是极富生命力、亲和力和感召力的载体,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徜徉于诗化教育的芬芳,把自己的文化脊梁挺得更直。”大同中学校长郭金华介绍,学校的“诗化教育”滋养着一批批学子成长成才。
在7月1日党的生日当天,用一场诗歌朗诵会为同学们提供直抒胸臆、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更为欣喜的是,诗歌会还得到了厦门市大同中学、广州市大同中学的回应,三地“大同”决定携手筑梦。此外,民办立达中学、大同初级中学、尚文中学、市南中学、黄浦学校等上海市大同教育集团成员校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
经过征集,1000余篇原创诗歌作品、200余份原创诗意明信片设计稿、50多段原创诗歌朗诵视频从各校纷至沓来。
小中见大抒发家国情怀
“90后”老师张治中执教一群“00后”学生。他坦言,征集作品时要求同学们围绕“青春”和“家国”两大主题展开,原本老师们担心,“青春”易写,而“家国”难述。出乎大家意料,围绕“家国”主题佳作频出,在征稿中比例超过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生并非平日里公认的“语文尖子”或“文学少年”,创作全凭有感而发。
“知你去向,不知你来因/拂去你风尘,露出你本心/即使薄如蛋壳/也坚硬无比……”
高一女生吴越平日喜欢逛博物馆,前一阵迷上了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一首《陶》,花了20分钟就一气呵成,细腻地勾画出古代陶器在她脑海中刻下的印记,获得征集活动一等奖。
她自认,并不是“文学少女”,将来立志学习法学,但这并不影响她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我觉得,生在中国很幸运,因为看到那么多人在为传承文化做出努力。”吴越说,自己将来也希望能梦想成真,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去保护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整理青海旅游的照片时,男生秦宜嘉的思绪似乎回到了千年前爱国将士戍守边疆的战场。在所有文学家中,他最欣赏的是一生戎马倥偬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此番征稿,他用一首荡气回肠的“拟古咏怀”向心中的英雄致敬。为了用“吹断残阳”还是“吹尽残阳”,他思忖许久。秦宜嘉说,平时学业忙碌,而每到假期,古诗词就成了他的好伙伴。
在同学们的诗作中,也流露着对家的满满温情。女生高语嘉是个天津姑娘,自从6年级随父母工作变动来到上海,就和远在老家的亲人很少见面。
“她总是在生气/为我初夏吃冰激凌生气/为我盛夏大汗淋漓后打开空调生气/为我秋天开着窗户,闻桂花香入睡生气/为我严冬追求美丽,不带围巾出门生气/我不懂/她总是在生气……”
她的第一首诗《为她写诗》,献给了去年病重离开的姑姑。除了哀伤,她更希望传递一种亲情的暖意,那是每年春节从大门“猫眼”中看到亲人远道而来相聚的暖意,也是童年每一句唠叨叮咛中传递的暖意。
上海市朗诵家协会会长、国家一级编辑陆澄与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刘安嘏也参与了当天的展演。
作者:张鹏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