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结构设计和编程控制,能让遥控小车的红外线传感器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这样的科技创新是否很酷?
昨天,第三届“童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上海选拔赛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举行。经过各学校选拔与推荐,全市近百所学校128支队伍的300余名优秀选手,分别参加了智能环保机器人挑战赛,以及超级抢运机器人创意体验活动。
本次挑战赛以“同心家国、智造未来——献礼祖国70华诞”为主题。
智能环保机器人的赛事要求参赛学生基于人工智能有关知识和规则,围绕挑战赛主题,运用机器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有关知识,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竞赛。
据悉,大赛通过排位赛与淘汰赛,选拔出了成绩优异的团队,代表上海市参加将于2019年8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三届“童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总决赛。
本次大赛中,参赛选手们以智能环保为主题,用自己掌握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赛场内的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做有效分类,选手们通过对参赛作品的结构设计与编程控制,基于对颜色识别,视觉定位,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让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阶段的推广普及,逐步走进学校成为可能。
短短一个多月,所有的比赛规则都是全新的,集科技创新为特色的128支队伍参与,其中小学生以体验活动为主,中学生则展开针对初中和高中的积分赛、淘汰赛。
如何让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中推广普及,逐步走进更多学校?“中小学校园尝试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活动,需要通过课程、活动、比赛来搭建人工智能学习的平台,以此达到良性循环。如今,人工智能进校园发展很快,但中小学校园里的专业师资有限,校外教育资源搭建平台,嫁接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台。
据透露,为了让中小学教师更多参与到人工智能活动普及中,下半年还将启动针对教师的人工智能方面的培训,完成适合中小学学生相关的人工智能教材。预计9月开学左右,全市将成立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联盟学校,今后像“滚雪球”一样,鼓励社会集聚各方优质资源,普惠到更多基层学校。
通过本次大赛,也让参赛选手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和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创新领域做进一步的尝试与探究。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教育的改革,会有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与创新产品将走进校园,为广大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张鹏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