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段小视频在网上还挺火的。
镜头中,一位爸爸对着心情不好的女儿“碎碎念”。这段视频的播放量已达到1134.8w次
他温柔的眼神声音(鼻环、络腮胡丝毫不影响),循循善诱的共情引导,把小女孩的坏情绪瞬间抚平,高高兴兴和他一起散步去了。好厉害~!
好希望我们在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时,也有如此的功力。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步步帮助他型塑管理情绪的能力。这件事至关重要,它是。这件事至关重要,它是。因《情绪智能》一书而闻名世界的丹尼尔·戈尔曼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那些感到幸福且事业成功的人,并不是智商高、成绩优秀或家庭富裕的人,而是情商高的人。
试想一下,一个从小情绪被关注,懂得如何控制情绪的孩子;另一个从小只会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却仍然得不到理解和疏导的孩子。
他们长大之后,对待世界的态度,以及世界回馈给他们的态度,将截然不同。
前者更容易积极正面困境,对一切都充满自信,并能尊重自己和他人;而后者更容易出现存在感低、脆弱和压抑等现象。
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
不用羡慕那位国外老爸,他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有“套路”可循。
最近读到了一本好书,《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作者是与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荣格齐名的,“情绪管理训练(Emotion Coach)”的创始人——约翰·戈特曼教授。
在书中,基于他30多年的专业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戈特曼教授提出了一套情绪管理训练的系统方法,有理论也有实操方法,还有很多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情绪游戏。
细读之下,感觉很受教,特意分享给大家。这套情绪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书中是5个,我将第1个第2个进行了合并):
解读孩子的情绪
感受并倾听孩子的情绪
帮助孩子准确表达情绪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其中一些自己觉得特别受用的好方法,我挑出来了,又补充了其他小技巧,一起分享给大家。
解读孩子的情绪
解读孩子的情绪,时间点很关键。
要随时观察和留意孩子的情绪,及时捕捉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的苗头(对,是苗头就要捕捉哦,而不是等到娃已经大吵大闹,闹到不可开交的时候才发现)。
这些苗头可能是语言,也可能是一个反常的动作,都需要我们留心去捕捉。
比如刚出生的宝宝,不耐烦和轻微的抽泣可能就是他坏情绪的苗头,他可能是饿了或者尿了;
而大一点的孩子,突然把玩具用力扔地上,可能也是坏情绪的苗头。
《小欢喜》中,有次方一凡回家没说话,直接进了自己的房间。知子莫若父,在方一凡皱眉进屋的一刹那,方圆就感觉到儿子情绪的异样。
他赶紧跟着方一凡进了房间,一句简单的关切“怎么了,儿子”,就打开了方一凡情绪的阀门,他将遇到的烦心事都告诉了爸爸。
感受并倾听孩子的情绪
这一步中,时机也需要拿捏一下。也就是情绪疏导的介入时间,一定要在情绪发生波动的时间内进行。
在外国老爸的视频中,小姑娘虽然一直背对着大家,但是看的出来,她小脸低垂,一言不发,一动也不动,正处在郁闷中。
她的爸爸没有等女儿大发脾气,或者等到这件事过去很久才跟她讲道理,而是就在她情绪稍有波动的当下,就“趁热打铁”。
孩子在父母面前毫不掩饰地表露情绪,说明他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寻求帮助。
在孩子的坏情绪刚出现苗头时,处理及时能避免他情绪过激。等到他爆发到一发不可收拾,冲动本能的下脑掌控了他,基本上我们说什么,都不管用了。
且当孩子开启“吐槽模式”后,无论表露的是正面情绪(高兴、平静),还是负面情绪(暴躁、沮丧),我们都要接纳。
因为,情绪本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在我们心里,对它们进行了好和坏的归类。
比如愤怒,我们通常认为它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但研究证实,愤怒是一种强大且健康的力量,能让我们对不公正的状况保持警惕。
视频中的外国老爸,在这方面就做得就非常好。他充分接纳了女儿的所有情绪,并告诉她,即便是坏情绪也要接受并尊重它。
有些爸妈可能会说,“我家孩子不愿意跟我倾诉,怎么办呢?”
在这里,可以试试这两个小技巧,帮助不喜欢或者不擅长倾诉的孩子打开“话匣子”。
1. 不要用“为什么”提问,要诱导式提问
倾听孩子的委屈时,我们会很自然地问,“你为什么哭/难受/不高兴?”。
但“为什么”是个很笼统、对逻辑思考力要求也很高的提问。对孩子来说,想叙述清楚像下面这样的逻辑链条,还是有些困难的。
“因为有个比我力气大的孩子,总是抢我玩具。所以我告诉老师了,但是老师不管,还告诉我要分享玩具,我觉得很委屈,所以才会哭。”
如果用一步步诱导式的提问,来代替“为什么”,对孩子来说就要轻松得多了。
看看《爸爸去哪儿》中,黄磊是怎么用诱导提问法的吧。
黄磊抱着曹格女儿Grace时,开始也用了“为什么”的提问方式:“多多,你讲一讲为什么”,但是当多多说不知道后,黄磊就改变了方法。
又采用了诱导式的提问方式:“你不喜欢这个房子,对不对”,“你有点后悔是吗“,“因为只有一张床对不对”……
于是,慢慢了解了多多和Grace是因为居住环境太简陋,而感到不开心。
2. 用“镜像回答法”,让孩子感到情绪被认同
简单来说,镜像法就是当孩子叙述自己的情绪时,我们跟着孩子重复他的话。
“妈妈我很生气。”“恩,心情很沮丧吧。”......类似这样重复孩子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认同了。
来看看下面的对话。
东东:我正在好好写作业,小明(东东的同桌)的胳膊老撞我。
老师:是这样啊,小明老撞你,所以你生气了是吗?
东东:是的,老打扰我,我都不能好好学习了。
老师:是啊,老被打扰,肯定没心思学习了。如果换成老师,也会不高兴的。小明是经常用胳膊撞你吗?
东东:也不是……不过我一好好学习,他就妨碍我。
老师:每次一学习就这样是吗?如果这样的话,确实很让人心烦。那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以前小明学习的时候,你有没有撞他的胳膊呢?
东东:我用脚踢了他...
......
“镜像回答法”的好处就在于,并不是一味地学孩子说话,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体会到你和他感同身受,情绪被充分认同,得到了共情。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向你倾诉。
帮助孩子准确表达情绪
对很多孩子来说,能清晰描述情绪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同样是生气得不得了,但可能是因为把擅长的事情搞砸了,也可能是因为玩游戏输给了别人。前者的情绪其实是懊丧,后者的情绪实际上是不服气。
所以,要教会孩子分辨清楚各种情绪。
情绪很抽象,所以在教孩子的时候,可以用给情绪“贴标签”的方式来练习。
有一本绘本叫《我的情绪小怪兽》,它的方法就很巧妙。
它把每种情绪,都画成不同颜色的小怪兽,比如红色小怪兽代表愤怒;绿色小怪兽代表平静,蓝色小怪兽代表悲伤等等。
这本书,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看懂了
蓝色小怪兽代表的情绪是悲伤
绿色小怪兽代表的情绪是平静
红色小怪兽代表的情绪是愤怒
和孩子亲子共读绘本,引导他使用不同颜色的小怪兽,来形容自己的情绪。比如,生气时会说:“妈妈,我的红色小怪兽来了!”;心情平静时会表达:“妈妈,现在我的情绪小怪兽是绿色的。”
通过这种把情绪标签化的方法,我们很快能知道孩子的情绪状况,也为下一步的情绪管理扫清障碍。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前,要先有一个准备活动——划定行为界限,让孩子了解,什么行为是可以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的。
视频中,应该是爸爸先惹怒了女儿,所以,他也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界限划定,哪些行为以后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
反之,如果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就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划定界限,比如,“打人是不对的”, “撒谎也是不对的”。
划定好行为界限后,还要确认孩子的要求。比如,那位爸爸就在确认闺女对自己的目标,“以后是不能开玩笑,还是可以偶尔开玩笑?”
行为界限、要求都确认好后,就要训练孩子提出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的能力了。
在这里,首先要让孩子天马行空地去构思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要批判孩子的想法,哪怕是孩子提出“想要他去死”这种方案(孩子对死的概念并不明晰,所以即便提出这个建议,我们也不要立刻剑拔弩张)。
在孩子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后,不要急着去批评或表扬,全盘接受即可。
然后,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些方案会带来什么结果,并慢慢引导孩子选出最佳方案(不是最佳也没有关系,成长路上,试错是必要的)。
这个过程,下面这个泰国妈妈的做法,就非常值得称道。
这是一个泰国的公益广告,也许很多人都看过。这位妈妈没读过书,靠卖水果维持生计,但她一直启发女儿,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女儿卖菠萝冰棍补贴家用,但总也卖不出去,非常沮丧。她去问妈妈原因时,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引导她自己去寻找。
妈妈的教育思路很清晰,培养孩子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泰国妈妈,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化解负面情绪的能力。由小见大,最终将女儿培养成才。
到这里,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四步法就简单介绍完了。
这四步,拆解来看,似乎有点麻烦,但是在实践中,它其实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
多试多用,我们也都能像那个爸爸一样,练就一身让人惊艳的育儿“真功夫”。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微信公众号“mom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