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伟明在制作模型。
和许多小男孩一样,尹伟明从小就有个“飞天梦”——让自己的玩具飞机冲上蓝天翱翔。自打六年级寒假他第一次在家附近的少科站跟随老师接触航模开始,这个“飞天梦”始终没有断过。
如今,35岁的尹伟明已是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模型教师。这份职业的好处,用他的话说,“可以全职摆弄航模”。而为人师者后,他更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鼓励、帮助更多和他一样拥有“飞天梦”的孩子,勇敢逐梦、有所建树。
就在这个暑假,尹伟明代表上海去银川参加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一群队友里,有个人分外眼熟,竟是自己的昔日“爱将”黄珏。原来,黄珏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跟着尹伟明学习航模,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后来彻底爱上了航模,干脆开了一家航拍公司。
“很高兴看到他能和我一样,将梦想变成了热爱的事业。能和自己的学生一同站上竞技场甚至领奖台,那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尹伟明说。
为了“玩”航模,他决定——
报考职校成为职业运动员
尹伟明在给学生上课。
烈日当头,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鹤庆校区的科技模型训练场上,好不热闹。虽说这片新开辟的训练场不过两个篮球场这么大,但对尹伟明和他的学生们而言,这块四周没有遮挡的场地,已是最理想的“飞天宝地”了。
“别看玩航模的人不少,但要在市区找一块可以‘自由飞翔’的场地,实在太难了。”在鹤庆校区改造出这块训练场之前,尹伟明不得不利用双休日和假期,带着心爱的飞机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去金山石化甚至更远的江苏太仓,找上一块还未建房的空地,悄悄“飞”上大半天。从带螺旋桨的纸飞机到竞速无人机、再到能在天上“跳芭蕾”的遥控特技飞机,尹伟明和学生们“玩”得乐此不疲。
“学航模,其实都是从玩开始的。”尹伟明记得,11岁那年,自己正是在李全忠老师的带领下,玩起了模型飞机。
最初,老师教大家动手做回旋飞机的模型。用一块很薄的泡沫塑料板,稍微裁切一下,就能黏出一架小飞机。小伙伴们用力一掷,飞机顺势而起,有的陡然升空,有的缓缓滑行,也有的直接坠落、无法回旋。“神奇的是,只要老师上前对坠落的飞机做些很小的调整,飞机马上就能飞回到我们身边。”正是这一神奇的现象,让尹伟明对航模产生了极大兴趣。
后来,他跟着老师一起钻研后才明白,出现所谓的回旋,并不是因为飞机有多神奇,而是其中蕴含的数学、物理原理在发挥作用。
从六年级到九年级,尹伟明跟着李全忠在少科站学了4年航模,当时,和他一起学的,很多都是高中生。面对中考,尹伟明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考中职校减轻学业压力,然后继续钻研航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尹伟明的航模技术日益精进,而此前和他一起学习航模的那些高中生,却渐渐没了踪影。“当时,很多高中生学航模是为了找一条‘捷径’,希望评上二级运动员,高考可以加分。后来,这项加分政策取消了,高中生里学航模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而纯粹凭着一腔热爱执着前行的尹伟明,则逐渐走上了专业的航模道路,成为了一名职业运动员。
2006年,职校毕业后尹伟明回到了闵行区少科站,给李全忠当起了航模助教。
眼看就要当老师带教学生了,尹伟明马上意识到,自己还有一块短板要补上:尽管航模技术还不错,但站上讲台教书育人,光有技术可不够。于是,尹伟明利用业余时间悄悄给自己“充电”:白天在教室里做模型,晚上在办公室看书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他拿到了本科文凭,也考出了教师资格证。
4年后,尹伟明如愿成为了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名校外科技模型老师。
当好引路人,他坚持——
知识只是“皮毛”能力更重要
这些年,每年开学后,尹伟明主讲的航模入门班,是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最热门的兴趣班,报名全靠“秒杀”。
不过开班后,看到面前一个个和自己当年差不多个子的小男孩,他总会先问一句:“是你们自己想来,还是爸爸妈妈叫你们来的?”根据他的经验,应父母要求来参与的孩子,大部分半途而废,因为“航模是个学习面很广、又很需要花时间钻研的兴趣爱好”。
这些年,他带教的学生中,有人从小学一路坚持到初中、高中,甚至后来读了大学还会时不时回到青少年活动中心看看,或者参加航模类的社团,把自己想玩的飞机都尝试一遍。就像黄珏一样,有的学生还会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学习,包括参加各种比赛,和同行们切磋技艺。当然,更多的学生到了初二、初三时,感觉学业压力太大就放弃了,“不少父母觉得孩子学航模对升学没啥用,再参加就是浪费时间。”尹伟明很理解家长和学生的选择。
毕竟,每周一两次的校外培训,只能学到一些皮毛,真正对航模感兴趣的学生都会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钻研琢磨。比如,很多人说学航模飞机入门难,因为要考虑动力、风力、风向等多种因素,必须要有老师带,否则很容易“炸机”。但尹伟明恰恰认为,老师只是引路人,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更多时候得自己花时间去研究,不断学习、尝试和试飞。“航模高手是需要飞行时间‘喂’出来的。学习航模,不光要操练手上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肯动脑、善于提问题。可现在很多孩子,既问不出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在制作航模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教会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尹伟明举了个例子。今年暑假,他带着几名初中学生去外地参加航模比赛。出发之前,他关照学生要把工具装在托运行李里,结果有名学生前一天回家较晚,匆匆忙忙,没好好收拾行李,临行前把工具往随身包里一塞。结果到机场过安检时得知,包里的工具不能随身带上飞机。当时这名学生就慌了,第一时间要给父母打电话求助。尹伟明见状,给学生提出建议:与其问父母怎么办,不如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最后,在机场工作人员帮助下,这名学生把工具寄存在了机场,等回程时再取回来。
“其实,这次出发之前,个别学生家长提出,希望自己能跟孩子一起去比赛,被我断然拒绝了。因为去外地比赛,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如果父母跟在后面,很多学生可以自理的事情,就可能被父母包办了。”尹伟明的模型教室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上课前制作模型的工具在哪里,下课后这些工具就还要在哪里。他要求学生,自觉养成收纳整理的好习惯。
开辟新赛道,他憧憬——
点燃更多孩子的科技梦
在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像尹伟明这样的校外科技老师共有14位。作为一名国家级航模运动健将,尹伟明带出的学生中有不少都像他期待的那样,将航模变成了自己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姚捷看来,科技老师们除了要带好这些“专业选手”,培训好基层学校的相关老师,更重要的任务是借助多种形式,点燃、呵护更多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今年上半年,尹伟明就凭借着一堂自编的网课,意外在全市中小学生间“出圈”了。在这堂以“天空很辽阔,我们一起飞”为主题的网课上,他用一张A4纸,带着大家穿梭回了童年的记忆里。对折,展开,沿中心线在上方折两个三角……很快,一架架纸飞机就折了出来。
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可怎么才能让它在飞出去之后再回到原点?就如同二十多年前李全忠初次带着自己体验那般,尹伟明细致入微地教孩子们做飞机、调角度、试飞……最终让一架架纸飞机“听话”地回到孩子们手中。在他的耐心讲解下,孩子们对航模的基础知识,以及遥控室内特技机、遥控电动滑翔机、遥控手掷滑翔机的飞行特点和方法有了初步了解。
除了航模,这几年尹伟明也开始钻研起受众面更广的车辆模型。今年,鹤庆校区的科技模型训练场刚建好,尹伟明就忙不迭地给场地加上了车模赛道,带着爱好车模的孩子在那里开启了新征程。
最近,尹伟明还在忙活一件事:报名到浙江去,担任全国车辆模型锦标赛的裁判。他期待着,去那里多学一点车模知识,新学期就能更好地带领学生们在新赛道上驰骋了。
【编者】
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教师队伍是关键。
正值暑假,沪上一批校外科技教师纷纷放弃了自己的假日,抓住这个窗口期,为更多青少年探索大自然、从事丰富多彩的科创活动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提供指导。
在校外科技老师的眼中,学生的进步并不是传统试卷上的分数,而是与日俱增的科研兴趣、持久的学习动力和不断拓展学科边界的尝试。
暑假里,老师们格外忙碌的身影,他们的付出与坚持、愿景与梦想,也给当下教育界带来良多启示。科学英才的发掘与培养,需要在校内外形成合力。
作者:王星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