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到来的建国70周年,和三年后的建党100周年,大部分美术馆都会举办建国的主题性展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SACP)与不少美术馆的主题性展览合作,将近来整理的历史图像展示给公众。
在主题性展览之外,SACP的学术研究展览同时围绕分期研究、地域研究、主题研究等不同角度展开。高初规划了三个展览三部曲:
第一个三部曲是“文人与史诗”系列(2017—2019)。展览的第一幕是2017年在浙江展览馆举办的“文人与史诗:浙江摄影文献”,讨论八个摄影师的个案和战争时期摄影的关系。展览的第二幕,即2018年将在石家庄举办的 “文人与史诗:燕赵与吴越”,加入了“广东摄影文献”和“来自上海的回响”的另两则研究,讨论摄影者奔赴华北战场的故事。展览的第三幕是2019年将在北京举办的“文人与史诗:战争与建国”,讨论1949年发生的历史时刻,以及新中国时期摄影史如何围绕战争时期摄影的吸纳、转化、改造展开。在这一系列展览中我们试图讨论摄影研究的地域、分期和媒介等问题。
第二个三部曲是关于白求恩(2018—2020)。展览的第一幕是本年度12月北京塞万提斯文化中心(西班牙文化中心)举办的“白求恩:从马德里到华北”,聚焦白求恩的生命史。第二幕是将在中国美院美术馆举办的“白求恩:战士、医生与艺术家”,讨论以白求恩为线索的历史叙事和艺术创作的丰富状况。第三幕是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于202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安省皇家博物馆的展览,同时也是在中加建交五十周年的一次特别展览,围绕白求恩这个被中国人所熟知的加拿大人,探讨战争时期摄影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个三部曲围绕1938年的武汉(2018—2023),这是一个五年的研究和展览计划。第一幕叫做“交错的世界,未完结的20世纪”,讲述伴随难民而来到战时的武汉的艺术家们的故事。第二幕暂定为香港大学博物馆,讨论艺术家们转移的方向,同时折射着人生的不同境遇,走向延安的艺术家们与新中国美术史的开篇,以及转移至重庆、香港的艺术家们与民国美术史的回响。第三幕是一部“双城记”,同时在武汉和马德里重新讨论20世纪的历史结构、艺术创造、国际主义与革命理想。
▲2017年6月,中国美术馆“光影人生:高帆、牛畏予摄影回顾展”
这三个三部曲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过去几年完成的,只是选在合适的时机发布,并通过展览、研讨会和出版物的工作方式激起公众的反响。在2019年,除了围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历史性回顾的若干大型美术馆合作展览,还有一个我们投入很大心力的研究与展览计划,即“重返1919”讨论:启蒙与革命变奏的中国的1919,共产国际成立及其后果的世界图景的1919。
作者:李佳怿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