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面对非常的经济环境,零利率、负利率等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的天文数字级的货币量,依旧无法催生西方社会的经济活力,无法实现通胀目标水平。日前,《大衰退年代——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与全球化的宿命》新书首发式及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作者辜朝明(Richard C. Koo)的观点是,被追赶经济体必须学会抛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统理念,因为那些都是在资产负债表问题、新兴市场经济体挑战出现以前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体进入不同的发展阶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发生变化。
上世纪90年代,辜朝明用日本的资产负债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概念来解释为什么后泡沫经济带来多年的停滞以及为什么在这样的衰退中传统货币政策措施很大程度上是失效的。他认为,私人部门并非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事实上,面对棘手的资产负债表挑战时,私人部门会选择债务最小化。一旦传统宏观经济学的这个根本假设被推翻,债务最小化的可能性被接受,建立在原有假设基础上的一切——包括诸多标准政策建议——也必将被重新审视。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书记、《大衰退年代》译者杨培雷表示,当今中国正处在黄金时代,处在刘易斯拐点之后的成熟阶段,这一点让人振奋;但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醒以应对当今发达国家所面临的被追赶经济体的弱增长趋势。
“对于经典,尤其是专业书籍的阅读来说,纸质书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金福林认为,专业阅读、前沿阅读需要的是系统、严密的逻辑,无法被碎片阅读所取代。本书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今年计划推出的“贸易·政治·全球化译丛”四部著述中的第一部,该套译丛聚焦全球化过程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诸问题,旨在开阔读者的视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