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培养的不是创客。”
“100个学生里只有一个人具备创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教出来的。”
日前,第四届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暨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会上的专家接连抛出观点,创业教育培养的不是创客、也不是在人群中比例极少的有创业天赋的企业家。那么创业教育面向的是谁?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认为创业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新型技能。“全球化大背景下,未来的每一个人都是骑在牛背上,要在一个全球动荡的环境下驾驭一个很不温顺的事业,而且能够长期地保持良好的状态。所以,不管是不是创客,不管做什么事情,整合知识碎片并再创造的能力都是人类未来安稳立足于这个牛背上的基本技能。”这一观点有他的思考背景:当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快速发展,因为技术性、工具性的训练一定会被机器人取代,所以人类的素养教育会进一步加强。具备专业造诣能制造更好机器人的人当然是必需的,但这批专业精英在人群中可能只占10%左右,将来更需要的可能是具有一定专业造诣,更有行业造诣的人,也就是可以站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将知识碎片整合起来并进行再创造的人,这类人可能只有20%左右。但放眼望去,全世界目前还没看到一种为这类人才设计的比较系统的培养模式。“现在的教育模式大部分都聚焦“10%”的培养,而未来如何形成针对“20%”的教育,可能是未来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他认为,创业教育应该渗透到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应该有意识、有系统地帮学生学习和训练,同时提供一种环境,让学生来释放自身能量。
”100个学生中只有1个人有创业天赋,这不是教出来的;有5个人适合做创业团队核心成员;有70%的人努力埋头工作可以获得更好的财富,他们可能成为股权激励的对象;还有20%的人说着风凉话,赚点小钱,过过小日子。”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认为,创业教育聚焦的是中间5%核心创业成员和70%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人员。而大学创业教育的第一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定位与能力,有着明确的自我认知:是做领导者还是踏踏实实做一个普通员工。“创业教育不是理论教育,也不是一般的学术教育,而是实操性教育。创业教育体系,不仅要产教融合,而且要以产主导。”
作者:刘力源
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