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吴昕,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随车急救医生、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医德标兵”。一年365天,他177天坚守在院前急救第一线,近50天忙碌于院前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参加工作15年来,吴昕多年荣居“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年度心肺成功率最高的医生”,把与死神抢时间争生命作为最大的幸福。
“心跳恢复了!”伴随着这句话,心脏已经停跳的96岁江阿婆,被吴昕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吴昕长吁了一口气,甚至没来得及擦一下脸上的汗水,立刻和急救员、司机一起把患者搬上担架,飞速赶往抢救室。
吴昕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随车急救医生,是与死神抢时间的人,这是他今年第六例成功完成的心肺复苏。他已连续三年获得市急救中心心肺复苏成功第一名。去年,他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达到35.48%。有时候决定生死的,就是心跳停跳后的那几分钟,因而急救中心随车急救医生被称为“能使病人起死回生的人”。
急救中心年度心肺成功率最高的医生
20时35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铃声骤然响起。 “远景路69号敬老院。”吴昕挂了电话,抓起15千克重的急救箱,径直跳上救护车。已坐在驾驶室的司机沈骏一脚踩下油门。
20时42分,吴昕奔进敬老院,96岁江阿婆生命垂危: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口吐白沫。5秒插管、注射肾上腺素、胸外按压……但,心电图上依然是直线。
20:49,心肺复苏已进行三分钟,心电图上波动依然不稳定。吴昕脸上开始渗出汗珠。
20:55,心跳终于恢复。
21:00,救护车驶入普陀区人民医院,这时候的他,才有机会歇一口气。 心肺复苏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心脏骤停后四分钟,是救治的最佳时间,一分钟之内实施心肺复苏术,成功率在90%以上;四分钟内,成功率仅为20%左右,而且很可能已经“脑死亡”。 15年来,吴昕成功完成了院前心肺复苏100余例,多年来都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年度心肺成功率最高的医生”。
吴昕的秘诀是“快、准、狠!”。“快”就是要快速理清病情,迅速做出处置;“准”就是要对症下药,操作准确;“狠”就是要竭尽所能,决不放弃。这三个字的背后,是吴昕一年365天,有177天在院前急救第一线,也来自于他对每一个生命的不放弃。 “徒手心肺复苏很考验体力,按上两分钟就会觉得很吃力,有时候,一做就是半小时,再冷的天,衣服都会湿透,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车上三人轮流做。”吴昕说。
21:33,“止园路400弄,急腹痛。”话音刚落,对讲机里传来了下一个地址,刚刚收拾完救护车的吴昕和同伴们,在黑夜里,飞驰向下一个目的地。 平均每12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吴昕就需要救治10位患者,除去抢救、交接和路上中转,他留给自己的时间不足以吃一口囫囹饭。
钻车底、冲火场,只为能第一时间抢救患者……
工作十五年,吴昕送过孕妇,救过孩子,也曾不顾自身危险钻车底、爬脚手架、冲火场,只为能第一时间抢救患者……
共和新路发生的一场车祸,五六十岁的老伯被汽车撞倒,吴昕将他送往医院的时候,老伯因为脑外伤昏迷,吴昕把他送进医院,不忍他孤零零地一个人躺在急诊的病床上,于是多留了20分钟,等到老伯的儿女们出现,交代了情况,才离开。因为这20分钟,他得到了工作十五年来的,第一面写着自己名字的锦旗。
很多人的生命因为吴昕他们而得以挽救,但是,在第十人民医院的急救室里,锦旗只寥寥挂着四面。当他们把患者交给医生后,他们总是悄然离开。他们在烈日下奔忙,在黑夜里行走,在每一个生命弥留之际伸出自己的双手,可他们的名字,却少有人知。吴昕说,“很多患者不了解我们,但是,只要他们带着生的希望,安全抵到医院,又健康出院,我就开心了。”
医务圈里流传着一条隐形的“拒绝链”——“如果非做医生的话,最好不要做急诊医生;宁可做急诊医生,也不要做急救医生。”和吴昕同批进急救中心的医生,如今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在坚守。 所以,吴昕常常被问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在急救医生岗位上坚持了那么久?而吴昕的回答总是相同的,“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作者:郝梦夷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李雪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袁婧